优戏

作品数:30被引量:5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丁淑梅王宁邦康保成王廷信尚晴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民族艺术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古优戏与谲谏
《文史知识》2022年第8期63-67,共5页孙华娟 
古优戏中偶有议政,其重要性虽不可高估,但在诡辞谲诈的手段下也时见劝谕动机。儒家士人偏好的“讽谏”与优戏谲谏不无重合之处,都是委婉曲折,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只是士人的讽谏,表演性和娱乐性不如优戏突出。宫廷优戏对御作俳,...
关键词:讽谏 优戏 谲谏 表演性 委婉曲折 晋献公 娱乐性 
戏曲之戏发生关键:从游戏到优戏——中国戏曲起源续考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21年第1期203-214,共12页王宁邦 
游戏的出现与军事有关,本指用于备战的军事演练,参与者主要为军人;游戏因具娱人的先天特质,常被帝王、诸侯搬至燕享、集会等场合;游戏因敏感而见于非军场合常致非议,后世出现以优人替代军人进行游戏表演的优戏;游戏的出现不晚于国家制...
关键词:游戏 优戏  戏曲 起源 
试论戏曲手舞的视知觉形构--以梨园戏、莆仙戏科介谱式为例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20年第4期35-53,共19页朱祥虎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福建卷)”(项目编号:18ZD09)阶段性成果
历史上,宋元南戏盛行于浙、闽等地,并上演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代表性的有《张协状元》《白兔记》《拜月亭》《王魁》《高文举》等。南戏的舞台形式,可以直接追溯至汉唐的百戏、优戏、大曲、民间歌舞等传统表演,经过多个世纪的创造积累,最...
关键词:表演程式 民间歌舞 莆仙戏 梨园戏 手舞 优戏 宋元南戏 戏曲舞台 
汉代舞蹈的当代创作实录——以原创作品《优戏》为例
《艺术家》2019年第7期22-23,共2页王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汉代舞蹈的当代创作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8SJA0357)的研究成果
汉代作为中国古代舞蹈史中的繁荣时期,那些被记载下来的精彩舞蹈形态资料、精彩的瞬间值得人们细细研究。本文以原创作品《优戏》为例,研究作品所在时代的社会背景、社会现象、社会文明,在感受记载的汉代图像和文献的基础上把握'汉风',...
关键词:汉代舞蹈 当代创作 汉风 俳优 
明清俳优戏的语言艺术
《四川戏剧》2019年第2期83-87,共5页李颖 
2016年度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俳优戏的艺术特质及其对相声的影响"(项目编号:A16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俳优戏是一种以诙谐嘲弄的语言逗人笑乐的表演艺术,对戏剧、曲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明清俳优戏在继承先秦古优戏、唐参军戏、宋杂剧、元曲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以现挂为核心,以讽刺为精神,以逗笑为宗旨,灵活、广泛地运用双关、比喻、...
关键词:明清俳优戏 语言艺术 讽刺娱乐 
从俳优戏谈巴蜀舞台创作——以舞蹈《说书俑》为例
《中国文艺家》2018年第5期105-106,共2页王颖杰 
俳优戏是古代汉族谐戏形式,是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历史文献和文物观摩等,厘清了俳优戏的历史概况,基本形式,流传影响,对其顽强的艺术感染力有了基本的认识,对于理解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对于俳优形象于舞台创作把握有了个体的探索,...
关键词:俳优戏 说唱俑 巴蜀文化 舞蹈 
戏之发生考——中国戏曲起源新说被引量: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26-31,共6页王宁邦 
戏曲构成要素中,与动作有关的戏、与曲唱有关的乐是重要的因子,而前者无疑是最重要的因子。关于戏之发生,前辈学人多有考述,然诸说皆有局限。笔者从古人造字之法来探求"戏"字本原,考证"戏"字本义为"军事号令",作为"军事号令"的"戏",与...
关键词: 起源 军事号令 游戏 优戏 
汉唐优戏与中国戏剧的演进和嬗变被引量:1
《戏曲研究》2015年第4期232-245,共14页尚晴 
儒学在汉代定于一尊的直接后果,是战国以来俳谐歌舞并举的优戏日渐萎缩,曾经盛极一时的百戏腾涌的局面也一度出现沉寂萧条的景象。尽管如此,有着深厚民俗文化根基的百戏还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传播繁衍着,官方乐府对"知风俗之厚薄"的民问...
关键词:中国戏剧 参军戏 踏谣娘 踏摇娘 弄假妇人 文化根基 东海黄公 弄参军 优孟衣冠 许胡克伐 
法政优戏:狂欢化的泰式政治戏曲表演
《南洋问题研究》2014年第3期92-98,共7页金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模式研究"(11CWW006)阶段性成果
20世纪60年代以来,泰国出现了一种称作"法政优戏"的特殊的表演形式,它中泰合璧,用泰文来演唱中国戏曲,剧目以《三国演义》的故事为主,用中国的故事影射泰国当代的政治事件,模仿戏讽、针砭时弊。这种表演以其狂欢化的特征和颠覆性的特质...
关键词:法政优戏 中国戏曲 泰国 《三国演义》 
秦汉俳优戏与传统相声艺术萌芽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24-28,139,共6页陈建华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相声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0YJC760004);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相声艺术史论>(项目编号:J12WK69);2012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项目<山东民间说唱艺术研究>(项目编号:2012222)
中国民间说唱艺术孕育了诗歌、小说和戏曲等诸种艺术,其中尤以相声影响重大,具备相当的学术价值。一般认为,相声源于清末,但其萌芽早在秦汉俳优戏中就已产生:俳优戏催生了"说、学、逗、演"四门相声基本技法,以逗笑为宗旨,善使包袱手法,...
关键词:秦汉俳优戏 相声 萌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