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史意义

作品数:114被引量:166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琪蔡彦峰崔晓晶郭春林余恕诚更多>>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诗史视阈中的台湾诗坛演变——以内陆诗人书写为中心
《东吴学术》2024年第5期60-70,共11页温世亮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代江右诗学与诗歌研究”(22FZWB045)阶段性成果。
台湾诗坛是闽海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乃台湾地区诗歌最为重要的发展期,经历了由沉寂到繁荣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内陆诗人成为推动台湾诗坛嬗变的重要力量。清代内陆诗人的涉台创作,是清代台湾诗坛发展的生动映照,体现了从黍离...
关键词:清代内陆诗人 涉台创作 台湾地区诗坛 清诗史意义 
对句的早期发展及其诗史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0期61-62,共2页谢琰 
对句,即处于对偶关系中的两个句子,它在诗、词、赋、文、戏曲等各种文体中大量存在,尤其在近体诗中发展出最典范样式。对句是一种机制复杂、影响深远的语言艺术,以极为凝练且有力的形式规范性,推动了诗歌艺术思维的运动与创新。
关键词:诗歌艺术 近体诗 语言艺术 对偶关系 诗史意义 对句 戏曲 规范性 
古乐府运动折衷取径与元末诗风转关——西湖竹枝词唱和及其诗史意义
《乐府学》2024年第1期258-270,共13页陈谙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元代各民族文学交融背景下元诗的发展与流变”(18ZDA340);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元明清北京地区文学文献叙录与研究”(22WXA011);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论元末的古乐府运动”(101832020CX018)的阶段性成果
元代竹枝词唱和,先后经历了“大都竹枝词”、“上都竹枝词”和“西湖竹枝词”三场创作浪潮。从地理学角度看,本是南方之音的竹枝词,其在元代的创作与传播经历了由南向北再向北而终归于南的过程,展现出元诗南北发展的不平衡性与交流互动...
关键词:竹枝词 古乐府运动 随世作戏论 文学话语权 南人意识 
对句的早期发展及其诗史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123-140,206,207,共20页谢琰 
对句既是语言现象,也是艺术形式,其发展具有重要的诗史意义。汉语独特的韵律特点、语法特征、词义系统促进了对句的生成,五言诗的句子节奏特点则决定了它与对句的密切联动。汉魏至齐梁是诗歌对句发展的关键时期,它经历了“正一反一合”...
关键词:对句 五言诗 寺诗史 
论《极玄集》“诗家射雕之手”的选本定位及其诗史意义
《江海学刊》2024年第1期220-231,共12页卢燕新 
南开大学文科发展基金科学研究类重点项目“全唐五代编选唐诗总集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号:ZB22BZ0101)的阶段性成果。
姚合《极玄集》选王维等21人诗百首,《序》称所选者皆“诗家射雕之手”。从时间范围看,所选者包括盛、中唐诗人,而以中唐前期诗人为主。就题材内容而言,选本涵盖送别伤离、寄远赠答、羁旅登临、题赞咏物、记事怀人、感怀即兴,很少涉及...
关键词:姚合 《极玄集》 “诗家射雕之手” 选本定位 诗史意义 
杜甫诗歌的“以古入律”及诗史意义被引量:1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0期43-50,共8页华若男 
杜甫在唐人中存在较强的破体意识,喜“以古入律”。他将古诗中常见的首尾联同字、虚词的高频使用、以议论写时事等技法引入律诗,同时将汉魏古诗精神融于律诗内核,使古体诗和律诗于互相碰撞中产生新火花。“以古入律”是杜甫基于现实考...
关键词:杜甫 律诗 变革 以古入律 
盛唐诗用事的比兴精神、创作范式及诗史意义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23年第3期207-214,共8页黄琪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盛唐‘兴象’诗学观念研究”(XJK21CDY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盛唐诗用事以比兴诗学精神为根基,将汉魏文人诗中已存在的用事与兴寄结合的创作现象,升华为自觉的实践,纠正了南朝以隶事炫示富博的诗歌风气,也跳出了初唐五律的类书式、套路化的用事思路,并创造出殷璠所说的“无论兴象,兼复故实”的艺...
关键词:盛唐诗 用事 比兴 创作范式 诗史意义 
自在与求奇——南宋中兴诗人的六言绝句创作及诗史意义
《中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1期74-83,共10页蒲柏林 
南京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B项目“游:南宋士人心态与中兴诗学研究”(202201B015);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古今文学演变视域中陆游作品的经典生成研究”(22YJC751003)。
六言绝句缺乏单音节音步调剂的声律短板使其向骈俪化与尚古两种方向发展。围绕《题西太一宫壁》的讨论促使两条诗歌脉络交汇,“自在”由此成为六绝诗体标准。南宋中兴诗坛,求奇的六绝作者试图调和多层次关系以因难见巧。范成大大量创作...
关键词:中兴诗人 六言绝句 自在 求奇 因难见巧 
论邵雍“吟”体诗之承变及诗史意义
《中国诗学研究》2022年第2期206-219,共14页隋雪纯 
“吟”体为邵雍诗歌创作的重要类别,源于乐府歌行并保留直陈兴慨、语脉流畅、回章复沓等民讴乐调特性。体裁沿近体传统,以七言为多;内容分为自叙吟和物事吟两类,以“观物”论“理”为脉络结构。邵雍“吟”体诗集中呈现了“邵康节体”的...
关键词:宋代诗歌 邵雍 乐府 “吟”体诗 击壤体 
朝鲜杜诗论评与杜诗学研究——以左江《高丽朝鲜时代杜甫评论资料汇编》为中心被引量:2
《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4期103-115,共13页王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韩国古典散文与中国文化之关联研究”(14CIW038)阶段性成果。
《高丽朝鲜时代杜甫评论资料汇编》是一部反映域外论杜评杜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向我们展示了杜甫在朝鲜半岛接受、影响、评论的丰富而独特的面貌,可见著者搜集、整理杜诗在朝鲜半岛接受文献的良苦用心。如果将这些论杜评杜资料勾稽、串联...
关键词:朝鲜 杜甫 杜诗学 诗史意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