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哲学

作品数:1413被引量:2344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姚大志樊浩戴兆国何菁王腾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现代哲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责任伦理思想——基于对至善思想的考察被引量:3
《现代哲学》2023年第6期108-116,共9页罗亚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责任伦理视角下的康德道德哲学研究”(20BZX092)。
韦伯、约纳斯和阿佩尔等责任伦理学家不管是将责任伦理视为对康德道德哲学的补充,还是将之视为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改造,都预设了后者是缺少责任伦理之维的意念伦理。本文质疑这一预设,试图基于对康德至善思想的考察,表明康德道德哲学思想...
关键词:责任伦理 至善 德福一致 上帝 康德 
儒家哲学中自我形态的探寻——从文本分析到义理诠释被引量:1
《现代哲学》2023年第4期126-137,共12页叶树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先秦儒家自我学说研究”(21BZX056)。
作为思想的语言载体,文本是哲学史研究的基础。面向自我观念这种研究之中容易产生理论预设的议题,从文本出发,在对文本的分析中探寻思想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儒家通常以“自”“己”“身”“我”“独”作为自我观念的表达词,以之为线索...
关键词:儒家 自我 道德哲学 文本分析 义理诠释 言意之辨 
乌托邦精神与现实的人道主义——布洛赫道德哲学的历程及其启示被引量:1
《现代哲学》2022年第3期56-61,共6页晏扩明 
恩斯特·布洛赫是20世纪以来德国最富盛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希望的哲学、一种具有乌托邦主义色彩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批判精神,在实践中改变这个非正义的世界,才是未来乌托邦得以实...
关键词:布洛赫 人道主义 乌托邦 希望哲学 马克思主义 道德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一个回溯论证——科斯嘉德式的重建之批判
《现代哲学》2021年第4期104-111,共8页李科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康德伦理学诠释的帕通-罗尔斯范式研究”(20CZX037)。
科斯嘉德相信,康德的《奠基》中包含着一个回溯论证,旨在表明人的“理性本性”是一切事物的善性或价值的来源,并且在这种意义上叫做目的自身。这种诠释在英语学界获得许多学者的赞同与效仿,进而引发一系列科斯嘉德式的重建。目前,针对...
关键词:康德 科斯嘉德 回溯论证 理性本性 目的自身 
重思先秦儒家的仁礼之辨被引量:6
《现代哲学》2018年第4期136-141,共6页王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先秦诸子道德哲学论辩研究"(17CZX025)
仁礼之辨是先秦儒家道德哲学中的重要论辩,它指向在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中到底是从内在资源出发还是遵从外在资源。仁礼之辨渊源于西周、春秋的礼乐制度和礼义、礼仪之辨。孔子虽然对仁礼有轻重先后的划分,但从理想状态上讲,两者应当如...
关键词:  先秦儒家 道德哲学 
康德道德哲学中双重世界的区分被引量:1
《现代哲学》2017年第4期88-96,共9页胡文迪 
在《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第三章中,为了实践目的,康德提出感性世界与理知世界的区分。根据《道德底形上学之基础》(以下简称GMS),感性世界和理知世界既可以是两个世界,也可以是人看待自身的两种方式。康德的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都对感...
关键词:感性世界 理知世界 自由 道德律 
《理想国》只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吗?——对于成官泯教授的一种回应
《现代哲学》2016年第4期88-96,共9页张波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柏拉图与古典幸福论研究"(12bzx050)的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资助
《理想国》是一部关于什么的著作,一直是柏拉图思想研究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基于对《理想国》题目、内容和国内外众家之言的考察,反对施特劳斯及其追随者的仅把它定性为政治或政治哲学著作来加以研究的视角,而是主张:(1)《理想国》主要...
关键词:正义 《理想国》 道德哲学 政治哲学 
变化思潮中的马克思
《现代哲学》2008年第5期31-39,共9页罗伯特.图克尔 陈开华 
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变化情况,并指出马克思思想研究的重要转向,即转向对马克思早期哲学著作的研究。同时,作者图克尔指出了两种主要的研究倾向,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道德主义进行分析,二...
关键词:马克思 宗教 道德哲学 
辩乎先验经验之际——康德伦理学与儒家道德哲学的一种比较阐释被引量:1
《现代哲学》2003年第4期69-76,共8页刘士林 
康德伦理学的精髓可以表述为,由于在直觉中获得了道德本体,所以特别有助于产生最清晰的道德概念;由于借助最纯粹的先验分析把它叙述出来,所以它才成为禽兽与异化的生命无论如何都无法超越的“铁门槛”。与中国的儒家伦理学相比,康德伦...
关键词:先验分析 直观判断 为义务而义务 
“是——应该”问题及其解答被引量:5
《现代哲学》2002年第3期92-102,共11页陈晓平 
休谟提出如何从“是”推出“应该”,亦即如何从事实判断推出价值判断的问题。本文以该问题为线索,评述和澄清休谟道德哲学的主要观点,并对与此问题密切相关的“囚徒困境”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解答,即:“是—应该”问题是...
关键词:休谟 “是一应该”问题 道德哲学 囚徒困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