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党争

作品数:14被引量:2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勇刚顾宏义喻世华萧庆伟肖庆伟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河南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扬州文化研究论丛》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核心与边缘:元祐党争视域下的宦官考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67-75,共9页戴文嘉 
元祐时期,受党争的影响,无论是元祐旧党还是新党官员都无法做到客观公正,以致于对同一个宦官的描述竟出现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从北宋元祐始至南宋绍兴间,《神宗实录》与《哲宗实录》几经修改,参与党争的宦官形象也多被扭曲。总体而言,...
关键词:北宋 元祐党争 宦官 
苏轼惠州时期书法研究摘编被引量:3
《中国书法》2020年第2期118-129,132-137,共18页刘亦凡 钟源达 
苏轼是因政治上涉入元祐党争,所作诗词被冠以『讥斥前朝』的罪名,屡被贬谪。元祐八年(一〇九三)先转任英州(今广东英德)知州,未到英州,又被降职,为建昌军(江西南城)司马,安置惠州。在路上又被贬为远宁军(湖南宁元)节度副使,仍在惠州安...
关键词:节度副使 苏轼 元祐党争 英州 贬谪 诗词 惠州 广东英德 
王存与元祐党争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105-108,共4页王佩佩 
元祐党争是宋代党争中最为激烈、影响最为深远的朋党之争。这个时期的政治斗争十分激烈,新旧党派人士互相攻击,旧党内部争斗分裂不断加剧,一些致力于为朝廷效力的士大夫也被卷入党争风潮中,成为党争中的牺牲品。性情宽厚的尚书左丞王存...
关键词:王存 元祐党争 政治立场 
梁焘与元祐党争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23-26,共4页李鹤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党争缘起于士大夫之间政见不同的"义利之辩",最终演变成了权力之争。而梁焘为宋哲宗元祐党争中"朔党"的重要成员,其党争经历堪称士大夫在党争经历的缩影。梁焘对朋党极为厌恶和敏感,但却一直深陷党争,在党争中坚持激进...
关键词:梁焘 党争 士大夫 矛盾点 
论苏轼公文的创作特色及现实意义——以《乞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札子》为例被引量:1
《办公室业务》2018年第15期181-182,共2页许安苒 
苏轼是宋代重要的文臣,其公文不仅在创作风格上自成一家,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乞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札子》就是其公文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就以该篇公文为例,从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创作特色、现实意义4个方面对苏轼公文的创作进...
关键词:苏轼 乞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札子 元祐党争 
秦观贬谪时期的心态与创作被引量:1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64-74,共11页刘勇刚 
自哲宗绍圣初年开始,秦观人生的最后七年一直处于贬谪的状态。从贬谪的性质来看属于新旧党争引起的不该贬而遭贬的负向贬谪。秦观从馆阁校勘出为杭州通判直至投荒雷州,随着新党打击力度的不断升级,放逐环境的渐趋恶化,心态发生了巨大的...
关键词:元祐党争 贬谪生涯 心态与创作 
论秦观的贬谪文学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18年第1期152-169,共18页刘勇刚 
自哲宗绍圣初年开始,秦观人生的最后七年一直处于贬谪的状态。从贬谪的性质来看,属于新旧党争引起的不该贬而遭贬的负向贬谪。秦观从馆阁校勘出为杭州通判直至投荒雷州半岛,随着新党打击力度的不断升级,放逐环境的渐趋恶化,心态发生了...
关键词:元祐党争 贬谪生涯 心态与创作 
“为”与“不为”——论苏轼在元祐党争中的处境、操守与选择被引量:9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86-93,共8页喻世华 
元祐时期,苏轼曾"三入承明,四至九卿",进入过权力中枢,但在表面风光下他却不安于朝,饱受政敌攻击,始终处于政争旋涡中,不得不多次自请外放。元祐政争的原因是复杂的,从攻击者的角度看,不能完全排除私人恩怨,但更重要的是与体制的变质、...
关键词:苏轼 元祐时期 政争 原因 选择 
峥嵘岁月 断肠清歌——浅论秦观词的“幽怨”情结
《科技信息》2009年第33期173-173,194,共2页潘浩 
本文从秦少游词的总体特征、人生经历等几个角度出发,从爱情的伤感、谪情的埋怨、才情际遇的坎坷等诸方面,浅析秦词中"幽怨"情结的形成原因以及"幽怨"情结对秦词本身的影响,并尝试在文章中对秦词的独特美感和美学特质做初步的理解与思考。
关键词:幽怨 才情 科场失意 元祐党争 
范纯仁论朋党——兼析元祐年间“调停”说的起因与影响被引量:8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9-16,共8页顾宏义 
北宋时期党争剧烈,所谓"君子""小人"互以"朋党"之名攻讦对手,危害日深。对此,宋代士大夫大多有论析。元祐年间,两拜宰相的范纯仁亦有深刻认识。范纯仁在当政期间多次上奏剖析以朋党之名相互攻讦之害,主张"调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
关键词:宋代 范纯仁 元祐党争 "调停"之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