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

作品数:1997被引量:2602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启江郭忠叶方兴杨朝霞付子堂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湖南师范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校医学生廉洁意识培育机制的法治优化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12-119,共8页彭科 柳柏杨 陈美璇 
湖南中医药大学2022年校级科研项目(社科类)“高校医学生法律伦理意识培育机制研究”(2022-XJSKC008);湖南中医药大学2022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2022-JG015);湖南中医药大学2022年度廉洁文化建设创新项目“法治化视野下高校医学生廉洁意识培育机制研究”(2022C05)。
随着反腐倡廉工作的持续深入和创新发展,医疗卫生领域腐败问题在得以整治中应反思如何从源头上进行预防。求学于高校的医学生是未来从事医疗卫生职业的主力军,其廉洁意识培育是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因此,高校医学生廉洁意识培育机制的...
关键词:高校医学生 廉洁意识 培育机制 德法并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伦理意蕴——以德法相济的运行为视野被引量:3
《伦理学研究》2021年第2期18-23,共6页蒋先福 于鑫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法治湖南视域下的湖湘法治文化创建研究”(13A052)。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重新阐释了人类道德价值的内容、形式与机制。从伦理内容创新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为传统德主刑辅思想注入新的伦理思想,刷新了“德”与“法”的内涵与外延;从伦...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入法入规 伦理意蕴 德法相济 
“枫桥经验”与新时代中国德法并举治理乡村之路被引量:1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1-9,共9页周中之 徐铁光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制文化建设研究"(15JZD005);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网络主权保障的理论建构与实现路径"(17NDJC138YB);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135142)
探索新时代中国乡村治理之路,必须在历史、现实、未来的三维度中,将"枫桥经验"置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战略中加以深入研究,必须从中国的历史与国情出发,认识坚持德法并举治理乡村的必然性。现实中"枫桥经验"的"矛盾不上交""...
关键词:“枫桥经验” 德法并举 乡村治理 新时代 
基于人力资本投资视角下英德法教学质量报告浅析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年第8期263-264,共2页向艳辉 
本文在"出国热"现象越演越烈的背景之下,基于信息公开的条件下,分析欧洲英德法三国六所高校教学质量报告的问题及不同之处,并结合其所披露的内容,提出相应的人力资本投资建议。为准备出国留学深造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 教学质量报告 出国留学 
中国传统社会“德法之辩”命题价值体系的建构及模式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85-92,共8页张启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伦理与法理互通的传统路径和现代建构--以中国传统社会‘德法之辩’命题为研究对象"(13YJC720048)
源于道德与法律二者关系的"德法之辩"命题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其中,尤其是命题"本天立人"价值目标的建构模式,使我们不仅可以知悉法律制度体系价值目标的建构进程,而且可以领略到法律所具有的强大约束力的形成过程,以及...
关键词:传统社会 道德 法律 价值 
尚德与务法:秦汉时期“德法之辩”命题的基本特质及其启示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38-43,共6页张启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伦理与法理互通的传统路径和现代建构--以中国传统社会‘德法之辩’命题为研究对象"(13YJC720048)
"德法之辩"命题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透过这一文化现象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社会曾经在国家治理模式、法律制度体系构建方式以及法律意识培育途径等问题上所做出的选择与坚守。尤其是在该命题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
关键词:传统社会 道德 法律 文化 
中国传统社会“德法之辩”的初始阶段及其价值主题
《时代法学》2015年第3期28-35,共8页张启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伦理与法理互通的传统路径和现代建构--以中国传统社会‘德法之辩’命题为研究对象"(13YJC720048)的研究成果
"德法之辩"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透过它我们可以知晓中国传统社会曾经在国家治理模式、法律制度体系构建方式、法律意识培育途径以及政权合法性建构逻辑等问题上所作出的选择与坚守。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方围绕着它...
关键词:传统社会 道德 法律 文化 
“网络揭丑”行为的多重逻辑及其引导与规制
《科学中国人》2014年第8X期158-159,共2页王淼 
网络时代的来临,带来了新范围的言论自由,人们通过网络获得新鲜讯息,也通过网络表达个人评论。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每台电脑、每部手机都是一个独立的传播者。在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各种矛盾通过网络的揭丑功能大白于天下,为中...
关键词:网络炒作 道德法制 网络管理 
经验与智慧:德法之辩的价值生态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45-50,共6页张启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伦理与法理互通的传统路径和现代建构--以中国传统社会"‘德法之辩’命题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13YJC720048)
德法之辩,是人类借助于法律与道德来营造良好社会秩序的主观性努力。因此,它必然与我们客观的生存环境以及主观的意识存在关联。所以,德法之辩命题的内在规定性及其价值与意义就在于:克服生存困境,表征生存经验,演绎生活智慧,凸显"人之...
关键词:道德 法律 生存经验 生活智慧 
顺从与认同:“德法之辩”的社会心理诠释被引量:4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5期75-80,共6页张启江 李培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伦理与法理互通的传统路径和现代建构--以中国传统社会‘德法之辩’命题为研究对象"(13YJC720048);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础课’教学的应然性视角:主线.关系.意识"(12B04);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成果
"德法之辩"是人类在借助于法律与道德构建良好社会秩序过程中所衍生的争辩。以集体无意识为内容的社会心理对争辩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尤其值得关注,因为此种隐性力量的存在不仅表征着一个民族早期的生存经验与生活智慧,更为重要的是,它影...
关键词:道德 法律 集体无意识 社会心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