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兼治

作品数:132被引量:14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丁锐华赵淑光潘勇黄杨阮鼎勋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文理学院上海政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法律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让法律规范扮靓城市文明底色
《北京人大》2019年第12期46-46,共1页李凯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称条例草案),共有12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1位列席代表发表了意见建议。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文明行为的教育、引导和规范,需要德法兼治。大家认为,条例草案...
关键词:条例草案 德法兼治 党建引领 意见建议 社会治理格局 法治建设 列席代表 文明行为 
法律与道德,当代中国的治理选择被引量: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第11期123-123,共1页于帆 
国家的治理既要靠法律也要靠道德,这是由法律和道德的互补性决定的,也是历史经验所得,所以中国的治理也同样需要法律和道德。在我国社会主义日益发展的今天,坚持法律和道德的实践统一性,是实现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的关键,也是国家治理的...
关键词:法律 道德 德法兼治 
从我国传统法律伦理看和谐社会视野中德法兼治的必要性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7年第3期134-135,共2页肖新元 
关键词:德治传统 德法兼治 社会视野 法律伦理 依法治国 和谐 治国方略 “德主刑辅” 
再论德法兼治
《党史文苑》2004年第4期88-89,94,共3页郭洪 
“德法兼治”是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发展,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再度重视“德法兼治”在治国层面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法治 德治 法律道德化 道德法律化 
用德法兼治的方法解决诚信危机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101-103,共3页徐艳秋 
诚信是人最重要的品德。中国自古把诚信看作修身立国之根本 ,整个封建社会制度 ,思想道德体系上基本是按照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五德为手段建构的。但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诚信还是法律的主体必备资格。人无信不立 ,诚信是为人之...
关键词:德法兼治 诚信 道德 伦理 法律 
从"法律局限"论德法兼治的必要性被引量:2
《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51-53,共3页赵淑光 田树槐 
法律与道德作为两种主要的行为规范,二者关系十分密切,法律在立法、法的实施和法治秩序的最终实现层面上,需要道德的支持与保障。道德建设也需要法律的保障。
关键词:法律 道德 德法兼治 法治秩序 道德建设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中西方传统“德法兼治”的主导倾向及其历史根源——中西方传统“法律”、“道德”的历史差异被引量:1
《前沿》2002年第8期118-121,共4页黄杨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 (N2- 0 19)
“德主刑辅”是中国传统“德法兼治”的主导倾向 ,“封建礼治”是中国“德主刑辅”的历史根源 ;“法主德辅”是西方传统“德法兼治”的主导倾向 ,“民主意识”是西方“法主德辅”的历史根源。中西方传统“法律”的历史差异在于法律的来...
关键词:德法兼治 法律差异 道德差异 历史根源 中国 西方国家 
论“德法兼治”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60-63,共4页方佩芬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 ,围绕如何治党、治国、有效管理社会这个问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正确把握道德与法律的内在关系 ,扬弃了我国历史上儒法两家传统的治国理念 ,提出了全新的治国理念——德法兼治。...
关键词:道德 法律 治国理念 德法兼治 中国共产党 治党理论 思想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医学院校“法律基础”课贯彻“德法兼治”理论的几点思考被引量:2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244-246,共3页杨芳 
安徽医科大学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103号)。
“德法兼治”理论是党的治国方略理论的深化,也是高等医学院校“法律基础”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教学任务。要使理论真正进医学生头脑,必须准确把握理论的实质,紧密联系医学院校实际,努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医学院校 法制教育 
从乡镇调查情况谈德法兼治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z1期80-81,共2页卜志华 
关键词:德法兼治 依法行政 道德教育 农民 劳动者 村干部 规避法律 农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