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母系统

作品数:110被引量:28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马重奇李军朱媞媞张玉来黎曙光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抄本《方韵相转谱》的等韵理论及其所记“中州音”
《长江学术》2025年第1期99-112,共14页李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等韵学著作集成、数据库建设及系列专题研究”(17ZDA302)。
清抄本《方韵相转谱》以《直图》韵图形式展现“中州音”,以之作为等韵通转的标准,将十四通(即“摄”)各韵母方音通转、古音叶音关系直观地反映出来。《方韵相转谱》虽沿袭了《直图》三十二声母系统,但以直观的方式反映了实际语音的声...
关键词:韵图 声母系统 韵母系统 转音关系 中原官话 
山西吉县(西头)方言的韵母系统
《方言》2023年第2期165-169,共5页张威娜 
山西吉县属中原官话汾河片。吉县(西头)方言中古阳声韵和入声韵已全部丢失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也无鼻化韵,是一种纯元音的韵母系统。本文梳理了吉县(西头)方言韵母的文白异读和韵类分合关系。鼻音韵尾消失以后,依靠借入强势方言和语流...
关键词:山西吉县(西头)方言 汾河片中原官话 纯元音 
全本《音义便考》与16世纪南京话韵母系统
《中国语言学研究》2023年第1期241-253,共13页封传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藏李登珍本韵书及相关文献与16世纪南京语音演变研究”(17CYY02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东亚汉字文化圈《切韵》文献集成与研究”(19ZDA31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洪武正韵》系韵书与明代字书比较研究及数据挖掘分析”(21&ZD298);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数据挖掘的《切韵》系韵书微观比较及方法论”(19AYY015)阶段性成果;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楚辞》文献多文本比较与疑难字词注音释义研究”(19YBA173);湖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楚辞》异文比较及历史层次研究”(21A0394)
本文以京都大学所藏全本李登《音义便考》为研究对象,考察16世纪南京话的韵母系统。李登《音义便考》虽以《洪武正韵》76韵部为韵类框架分立31韵系75韵部,但是通呼时音才是其真正的审音基础。与中古《切韵》音系相比,李登《音义便考》5...
关键词:李登 《音义便考》 南京话 韵母系统 语音特征 
从德国文献看19世纪香山粤语的韵母系统被引量:1
《古汉语研究》2023年第1期109-125,128,共18页江雪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内外珍稀记音文献与清代珠三角粤语语音研究”(19BYY140);国家留学生基金委员会“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706530047)。
冯亚星来自香山县,是最早定居德国的华侨之一。其旅德期间,不仅有若干德国作者记录过他的粤方言,他自己也亲笔写下大量粤语注音手稿。这一系列篇幅庞大的材料对探索所谓的“早期粤语”显然颇具价值,至今却从未得到方言学界的系统发掘。...
关键词:早期粤语 香山粤语 拉丁化记音 德国华侨史 德语手稿 
《唐话纂要》韵母系统的构拟
《现代语文》2021年第6期66-71,共6页李宁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日本江户时代华裔唐通事家传汉语教材研究”(GD20CZY02)。
初刊于1716年的《唐话纂要》被认为是日本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汉语教科书,书中使用日语片假名给汉字标注了读音,反映了当时的汉语实际口语音。这些标音对于汉语语音史的研究颇有意义。综合日语和汉语的语音特点及日本人对汉语语音的感知...
关键词:《唐话纂要》 韵母 唐音 构拟 
阳新韦源口方言音系分析
《品位·经典》2021年第6期75-78,140,共5页陈江英 罗姝芳 
该文主要试图探析韦源口方言的语音系统,其有5个单字调、20个声母、42个韵母,其语音系统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语音特点,与普通话相比有较大差异,凸显了赣语特征。
关键词:韦源口方言 声调系统 声母系统 韵母系统 文白异读 
东莞常平粤语的韵母系统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
《语言科学》2020年第6期640-648,共9页李宁 庄初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178、14ZDB103);东莞市档案局委托项目(1409093)的阶段性成果。
常平镇位于东莞市东部,镇内各村使用的语言皆为粤语。调查发现,常平粤语的韵母系统十分特殊。没有单元音韵母[i];有舌尖元音[■];没有前高圆唇元音[y],但有前半低圆唇元音[■];没有介音,且比广州话更为彻底;韵母总数较少,包括自成音节...
关键词:常平 粤语 韵母 舌尖元音 介音 
清代以来中西闽南、闽东方言文献鼻音/入声韵母系统历史比较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21-31,共11页马重奇 马睿颖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峡两岸闽南方言动态比较研究”(10ZD&128);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末民初闽台传教士闽南辞书与闽南方言韵书音系动态比较研究”(FK001824)。
语言的空间差异和书面文献资料是观察语言演变的时间窗口。通过调查清代以来闽南漳泉方言、闽东福安方言的代表性文献,进行共时、历时的比较研究,发现方言的鼻音/入声韵母系统均有[-m]、[-n]、[-]鼻音韵尾和[-p]、[-t]、[-k]清辅音韵尾...
关键词:闽南方言 闽东方言 中西文献 鼻音/入声韵母 历史比较研究 
《明代官话的韵母系统及其音变特点》
《语言研究》2020年第2期50-50,共1页本刊编辑部 
文见本刊2020年第1期,作者张玉来,有如下几处刊误:第48页表第8行“藏懋循”改为“臧懋循”。第50页倒14行“有的文献采阴阳两配”改为“有的文献采阴声韵两配”。第51页倒11行“錄支”改为“錄烛”。第51页倒8行“袁字让”改为“袁子让”。
关键词:袁子让 阴声韵 明代官话 韵母系统 臧懋循 张玉来 音变特点 
吴语汤溪方言古阳声韵和入声韵的演变——介绍一种无辅尾的韵母系统被引量:3
《中国语文》2020年第3期259-266,382,共9页曹志耘 
吴语汤溪方言韵母系统演变剧烈,古阳声韵和入声韵已全部彻底丢失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也无鼻化韵,成为一种“无辅尾”的韵母系统。本文整理分析汤溪话韵母的古今演变规律,认为低元音是导致鼻尾消失的动因,咸山宕江四摄和梗摄二等的鼻尾...
关键词:汤溪方言 韵母 辅音韵尾 鼻尾消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