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西效应

作品数:77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章立早李杰江滨杨丽红张利忠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休息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德西效应:警惕儿童激励中的教师“贿学”行为被引量:1
《今日教育》2022年第10期46-49,共4页杨丽红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在1971年做了一项实验,让一些学生解答智力难题。刚开始的时候,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接着,把他们分成“无奖励组”和“奖励组”分别进行实验。“奖励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一定的奖励;“无奖励组”...
关键词:德西效应 休息时间 解决难题 观察者 奖励 心理学家 
德西效应被引量:1
《初中生必读》2021年第4期9-9,共1页张杰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在1971年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能得到...
关键词:德西效应 测试目的 休息时间 实验组 解题后 做题 第三阶段 奖励 
德西效应
《现代班组》2017年第11期49-49,共1页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题。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进入第二阶段,所有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1美元的奖励,而无奖励组的学...
关键词:“德西效应” 休息时间 心理学家 研究人员 学生 奖励 实验 爱德华 
课堂评价当忌“德西效应”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12期35-35,共1页赵婷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进入第二阶段,所有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1美元的奖励,而无...
关键词:“德西效应” 课堂评价 心理学家 休息时间 研究人员 学生 爱德华 实验 
德西效应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09年第1期88-88,共1页山顶与山脚 
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
关键词:德西效应 实验室 心理学家 休息时间 自由活动 被试 大学生 报酬 
德西效应
《意林》2008年第19期19-19,共1页佚名 
1971年心理学家德西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
关键词:德西效应 被试者 控制组 程度指标 休息时间 工作动机 管人 精确制导武器 太远 
感悟德西效应 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年第9期25-27,共3页朱振波 
1971年,心理学家德西作了专门的试验。他让大学生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没有奖励;第二阶段,把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每完成一个难题可以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
关键词:学生兴趣 德西效应 激发 实验室 心理学家 休息时间 自由活动 
谈“德西效应”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教育探索》1996年第1期26-27,共2页单松涛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倍增,积极性更高,反而使其效果降低,变成二者之差,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这种现象是由心理学家德西首先发现的,因...
关键词:学校管理 低成就动机 努力程度 三个阶段 工作成绩 高成就动机 社会价值 休息时间 需要特点 控制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