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年龄

作品数:1080被引量:1537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赞杨毅孙振江张婧李开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应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困境与对策
《南方论刊》2025年第3期71-73,76,共4页杨厚瑞 邓钰琪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恶性化趋势。对此,本文反思了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在设置理念、立法模式以及相关制度衔接等方面的不足,指出了该制度在应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时所面临的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今后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低龄化 专门矫治教育 
专门矫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完善路径
《职工法律天地》2024年第12期54-56,共3页梁诗涵 
青海民族大学2024年研究生创新项目“专门矫治教育制度的现实困境及完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04M202414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频发,对社会治安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构成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一)》)与《中...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 完善路径 刑法修正案 社会治安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矫治教育 矫治措施 法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弹性刑事责任年龄制度之提倡
《青少年犯罪问题》2024年第6期123-133,共11页励蒂 
行为人是否具备辨认与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刑法通过消极规定哪些情况下行为人不具备或限制责任能力,定义了刑事责任能力的适用范围。未成年人的辨认与控制能力受年龄、外部环境以及内在基因等多重因素影响。目前...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制度 弹性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能力 恶意年龄补足 
英美法系“恶意补足年龄”规则的探究及启示
《中国检察官》2024年第24期74-78,共5页周治羌 李志鹏 郝鑫 
近年来,未成年人恶性案件频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治理更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普遍性难题,“詹姆斯·巴杰尔被谋杀案”因为适用了恶意年龄补足制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该规则作为英美法系...
关键词:“恶意补足年龄”规则 低龄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法经济学分析——基于个体、社会与国家的三重视角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103-117,共15页赵政乾 
刑法存在“模仿市场运行机制”,即考察成本与收益等因素使刑罚资源合理分配的经济逻辑。《刑法修正案(十一)》下调刑事责任年龄,就是意图重塑已满12周岁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成本与收益结构。经过法经济学分析,此次慎重下调刑事责...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 法经济学 粘滞效应 
犯罪低龄化背景下引入“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探讨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79-87,共9页郭麟阁 王明成 
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频发从侧面反映出我国“一刀切”式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难以有效应对低龄未成年人恶性案件。英美法系国家的“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在回应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认定和承担方面具有可供参考和借鉴之处。结合我国实际...
关键词:“恶意补足年龄规则” 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能力 未成年人 
“问题少年”犯罪案例浅析及对策建议
《关爱明天》2024年第11期50-51,共2页王龙 
近年来,部分青少年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形成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问题少年”,有的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而的,尤其与其成长环境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有很大关系。三个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近年来...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 违法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对策建议 最高法院 个性心理特征 工读学校 不良社会风气 
核准追诉低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被引量: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王文龙 廖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820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设条款,即在满足限制条件的情况下核准追诉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此条款既符合当前国内的现实需要,又顺应国际社会对刑事责任年龄规定的发展趋势。在适用该条款时,应当将故意杀人罪与故意...
关键词:刑事责任年龄 犯罪行为 限制条件 核准追诉 
刑罚根据论视域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理解与司法适用
《少年儿童研究》2024年第5期80-87,共8页舒婷 
《刑法修正案(十一)》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理论根据面临诸多争议。报应刑论和目的刑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均不宜单独作为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理论根据。并合论将报应刑论与目的刑论加以扬弃与整合,可以为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提供正当性。在...
关键词:《刑法修正案(十一)》 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低龄未成年人 刑罚根据 司法适用 
论低龄未成年人犯罪的罪与罚
《湖北社会科学》2024年第10期135-143,共9页吕露鹏 蔡道通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功能主义视阈下法定犯解释论的规范展开”(KYCX23_153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刑法》第17条第3款新增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与防卫社会之间不得已选择的结果。不得已的立法选择要求司法必须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才能启用该条文。因此,对于低龄未成年人应当...
关键词:低龄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责任年龄 不得已立法 定罪量刑 犯罪预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