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转质

作品数:24被引量:5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姚黎黎曹诗权董翠香齐恩平焦艳红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烟台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律师世界》《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法学论坛》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责任转质之证立及制度重构
《南方金融》2017年第8期69-78,共10页唐旭 赵申豪 
我国现行立法对责任转质的态度模棱两可,容易引发纠纷。从效率维度上看,责任转质确实有其正当性,既可以促使物尽其用,也可弥补承诺转质难以取得出质人同意之不足。在责任转质的制度设计上,要兼顾物尽其用和保护出质人利益,明确责任转质...
关键词:物权法 担保法 责任转质制度 质押 抵押 
动产责任转质制度探析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69-73,共5页周军 
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青年项目(13QN051)
虽然责任转质在实践中有极大的需求,其运用也与物尽其用、保障交易安全的现代物权法大趋势相一致,但由于其有可能给质物所有权人带来极大风险以及违背某些传统物权法理论等原因迟迟未纳入立法。在周密的制度设计下,如何将风险降低到最...
关键词:动产 责任转质 责任转质制度 
对责任转质的再检讨——兼论我国责任转质制度的构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65-70,共6页崔明亮 
转质制度在日耳曼法时期已初现端倪,其可分为承诺转质与责任转质。相较于承诺转质,责任转质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对"意思自治"的挑战,一直是理论与实践中争议的焦点。我国现行立法对于责任转质未作出明确规定,忽略了责任转质的客观存...
关键词:质权 转质 责任转质 承诺转质 善意第三人 
承认抑或否认:解释论视角下的责任转质——以《物权法》第217条为中心的分析被引量:1
《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108-114,共7页张玉东 
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权利本位研究范式与当代中国法学的发展"(项目编号:12YJC820079)的阶段性成果
从解释论视角,通过对《物权法》第217条等相关规定进行规范层面的分析,应认为我国在法律上承认了责任转质制度。司法实践中以《担保法司法解释》第94条第2款为依据否认责任转质的做法,为适用法律错误。立法上承认责任转质,意在充分发挥...
关键词:解释论 责任转质 承诺转质 
论责任转质中违约责任对出质人的救济——《物权法》第217条出质人质物损害赔偿救济方式的商榷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84-88,共5页周芸芸 
责任转质作为质押的伴生结果,承认其合法地位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要求。对质物损害赔偿的物权方式救济也有损害出质人利益之虞,我国责任转质制度的建立除了使用物权方式规范,更应使用合同信赖利益损害保护出质人权益,对未经出质人同意...
关键词:责任转质 损害赔偿 信赖利益 救济 
论动产责任转质及其在我国的确立
《商业时代》2012年第31期104-105,共2页李凤伟 
动产责任转质是否被立法承认,世界各国有很大不同。动产责任转质的存在与是否承认动产间接占有有关,责任转质不构成无权处分,责任转质的承认也不会混淆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此外,动产责任转质能有效地平衡出质人、质权人(转质人)...
关键词:动产 责任转质 无权处分 利益平衡 善意取得 
利益平衡视角下的责任转质效力研究被引量:2
《法律适用》2012年第12期99-102,共4页杨会 杨菁 
转质是指在质押权存续期间内,质权人以自己所占有的质押物为标的物,以自己为出质人,以第三人为质权人所设定的质押。最经典也广被引用的例子是,债务人甲为担保其所欠乙的100万元而以自己的价值120万元的钻石设定质权于乙;其后,乙...
关键词:责任转质 利益平衡 质权人 出质人 存续期间 承诺转质 质押权 债务人 
转质制度的比较法考察被引量:1
《运城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55-57,共3页姚黎黎 
"物尽其用、物有所值"原则已经成为解释和适用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原则。转质作为一种有效的融资手段,完全符合了物尽其用、财尽其流、值尽其位的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趋势;同时也符合了鼓励交易、保护交易、繁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通过对法...
关键词:转质 承诺转质 责任转质 
论权利质权的效力及其实现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年第11期11-12,共2页王培丽 
我国物权法出台之后,其对权利质权有了更细致和全面的规定.本文在权利质权的效力及其实现上,就转质和权利质权的并存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权利质权 承诺转质 责任转质 
从责任转质问题看我国《物权法》的价值取向被引量:2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28-29,共2页唐孝辉 史秀娟 
大多数的国家都对责任转质问题予以法律上的明确认可。我国法律对于责任转质经历了从"空白"到"禁止"再到"承认"的道路。从法律对责任转质问题的承认,可以看出《物权法》追求效益价值的立法价值取向。
关键词:责任转质 物权法 价值取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