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末端

作品数:22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仰大勇林云锋蔡潇潇刘冬生黄冬艳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浙江医学》《生物技术通讯》《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自然杂志》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因工程与生活
《科学家》2017年第18期90-92,共3页陈嘉 
基因工程作为新兴现代生物学技术,在我们社会发展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医学、农业和制药方面均有很好的应用。高中阶段教材知识就对基因工程基本的过程进行了简要的说明,本文进一步阐明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其在医学、食品行...
关键词:目的基因 表达载体 DNA 现代生物学 基因文库 受体细胞 基因导入 粘性末端 体细胞基因治疗 转基因生物 
利用退火反应产生粘性末端的基因克隆新方法被引量:1
《浙江医学》2017年第14期1166-1169,I0002,共5页赵婷婷 曾静静 王启军 褚茂平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Z17H250001)
目的通过引物设计和退火反应产生内切酶的粘性末端,旨在开发一种高效、简单、可靠的分子克隆方法。方法选定限制性内切酶(平末端或者粘性末端)设计3条或4条引物,同时进行两次独立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随后把两次PCR产物回收后混在一...
关键词:分子克隆 聚合酶链反应 退火 限制性酶切位点 粘性末端 
DNA聚合酶与DNA连接酶的作用
《才智》2009年第15期176-176,共1页皮安平 
DNA聚合酶主要连接DNA片段与单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在DNA复制中起做用;DNA连接酶主要是连接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关键词:DNA DNA连接酶 聚合酶 磷酸二酯键 脱氧核苷酸 平头末端 粘性末端 碱基互补 互补链 中起 
一种简便、通用的PCR产物克隆系统
《生物技术通讯》1994年第4期187-188,共2页穆援越 范明 甘思德 
目前应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进而得到克隆化基因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尽管在引物两端引入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定向高效地克隆目的基因这一设计思路极富魅力,但在实践这个思路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其主...
关键词:限制性内切酶 目的基因 切割效率 识别位点 平端连接 PCR产物克隆 识别序列 DNA 粘性末端 阳性重组子 
反义IGF-IR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初步观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94年第S1期98-99,共2页张吉辉 董薇 邱京欣 赵民清 李岱宗 汤健 周爱儒 
反义IGF-IR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初步观察张吉辉,董薇,邱京欣,赵民清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李岱宗,汤健,周爱儒应用重组DNA技术,将IGF-IRβ亚基cDNA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载体 IR 定向插入 北京医科大学 钝性末端 血管平滑肌细胞 转染 基础研究所 受体菌 粘性末端 
生物固氮
《生物技术通报》1993年第8期58-58,共1页
932727固氮 Bacillus azotofixans 菌株的细菌噬菌体 BA-4的初步鉴别[英]/Seldin,L.∥Microbios.-1992,71(288~280).-167~177[译自 DBA,1993,12(4),93-02237]为了从 B.azotofixans 中分离温和噬菌体,
关键词:温和噬菌体 细菌噬菌体 共生质粒 豌豆根瘤菌 原噬菌体 粘性末端 溶原性 结瘤 芽抱杆菌 收缩性 
核酸及蛋白质合成、提取、纯化
《生物技术通报》1993年第4期19-20,共2页
关键词:蛋白质合成 DNA 粘性末端 真菌培养 终止子 毛细管凝胶电泳 聚合酶 荧光标记 RNA 构建基因 
DNA分析与扩增
《生物技术通报》1993年第3期25-28,共4页
关键词:DNA分析 寡核苷酸探针 杆状病毒 定序 RNA 加尾 人线粒体 同聚物 位点特异性 粘性末端 
基因工程简介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第Z1期52-58,共7页李尔炀 
基因工程是目前国内外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它的特点是按照人们预先设计的蓝图,把某一目的基因的DNA和载体DNA连接起来,把它引入细菌或酵母菌(也可切除原有的具有不良作用的基因),得到一重组微生物,即工程菌。再由工程菌产生这一目的基...
关键词:CLONING 基因克隆 目的基因 DNA 粘性末端 分子克隆技术 序列分析 人类基因组计划 原核生物 转基因动物 
医药其它
《生物技术通报》1992年第7期53-59,共7页
922535 HIV-1gag和env基因免疫显性区产生的重组蛋白及其应用于血清学诊断的潜力[英]/Kovac,J.∥Acta Virol.-1991,35(4).-383~390[译自DBA,1991,10(25),91-14692] 根据已发表的HIV-1病毒分离株的顺序选择出含免疫显性表位的gag和env...
关键词:基因融合 免疫显性 重组蛋白 表观分子量 血清学诊断 保守区 基因文库 粘性末端 血清反应 编码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