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

作品数:942被引量:48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常轩李琳瑛马海波王天昊程郁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戏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空间的突围 新时期以来话剧导演对《等待戈多》的空间建构被引量:2
《中国戏剧》2022年第1期81-83,共3页姚爽 
对于话剧艺术来说,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一个常演常新的经典,对这部剧在中国的重要演出进行案例分析梳理,有利于建构中国话剧艺术发展革新的线索,为把握历史、看清当下做出有价值的思考。一、叙事空间的扩张:《车站》里的双重越界国...
关键词:《等待戈多》 话剧艺术 话剧导演 林兆华 空间建构 新时期以来 高行健 贝克特 
贝克特《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语言的艺术特色被引量:4
《中国戏剧》2019年第8期75-76,共2页于雪彤 
《等待戈多》凭借有悖于传统的艺术思想和语言特征,为存在主义哲学找到了现实参照物。颠覆传统审美的后现代艺术风格让人们反思"世界是荒谬的,而人生是痛苦的"根源,为现代社会人性的救赎树立起一块灿烂的路标。戏剧的荒诞性和现实人性...
关键词:《等待戈多》 戏剧语言 荒诞派 艺术特色 贝克特 存在主义哲学 现实世界 语言特征 
首都剧场60年纪念活动将启
《中国戏剧》2016年第6期74-74,共1页
首都剧场今年迎来了六十周年,北京人艺将从7月8日起,开启一系列纪念演出及活动。首都剧场六十周年纪念演出将作为此番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从7月8日持续至10月29日。邀请展演分为国际国内两大板块。国际板块有立陶宛国家话剧院的《大教堂...
关键词:纪念活动 剧场 首都 《等待戈多》 纪念演出 国家话剧院 北京人艺 戏剧创作 
超越等待的存在 分析《等待戈多》中孩子的角色意义被引量:1
《中国戏剧》2013年第8期78-80,共3页仲晴晴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经典之作,除了明显的“反戏剧”特征之外,该剧成功地运用了“成对”手法,让一出没有情节的戏剧有了自身的可观性。剧中送信的孩子,在戏剧演进、戏剧结构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个角色,可以获得一...
关键词:《等待戈多》 孩子 意义 戏剧结构 荒诞派 贝克特 
英国全国学生戏剧节面面观
《中国戏剧》2009年第1期59-61,共3页梅晓娟 
1955—1956年是英国现代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段时期。1955年8月3日,爱尔兰荒诞派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首度用英语在伦敦公演;1956年5月8日,英国剧作家约翰·奥斯本的名剧《愤怒的回顾》在伦敦皇家宫廷剧...
关键词:英国戏剧 戏剧节 学生 《愤怒的回顾》 《等待戈多》 现代戏剧史 剧作家 代表作 
《等待戈多》与《看管人》意象比较
《中国戏剧》2008年第6期36-37,共2页詹蓓 
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与哈罗德·品特的《看管人》,同属于荒诞派戏剧的传世佳作。荒诞派戏剧(absurd theatre),是20世纪50年代初兴起于法国巴黎的一种反传统戏剧流派,曾在欧美各国产生过广泛影响,60年代达至极盛,为二战...
关键词:《等待戈多》 荒诞派戏剧 意象 传统戏剧 法国巴黎 50年代 60年代 二战以后 
小剧场:后现代主义文化形式
《中国戏剧》2001年第2期14-17,共4页罗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化 小剧场戏剧 现实主义 文化属性 现代主义文学 文化背景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等待戈多》 社会背景 文化精神 
我的导演观(之二)──乐在其中
《中国戏剧》1999年第4期58-60,共3页张璐 
关键词:《等待戈多》 导演工作 戏剧学 导演手法 现实主义戏剧 内心感受 戏剧观 传统文化 人与物质 艺术形式 
我们为什么要演外国戏?被引量:4
《中国戏剧》1999年第2期59-61,共3页沈林 
关键词:佳构剧 《玩偶之家》 《汤姆叔叔的小屋》 《等待戈多》 布莱希特 庸俗社会学 外国戏剧 问题讨论 贝克特 易卜生 
我眼中的外国剧作百年经典(之四)被引量:5
《中国戏剧》1998年第12期56-58,共3页曹树钧 杨知 刘明厚 
关键词:《等待戈多》 《推销员之死》 剧作家 奥尼尔 田纳西·威廉斯 《欲望号街车》 布莱希特 代表作 阿瑟·密勒 梅特林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