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我军

作品数:51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升远周庆玲王申史挥戈李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林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教育史研究辑刊》《中国现代文学论丛》《东疆学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张我军两篇译作佚文考述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4年第2期21-29,共9页张勇 李彦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学地理视域下现代南京新诗传统的建立”(项目批准号:2020SJA0194)的阶段性成果。
张我军是台湾地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也是民国时期重要的日文翻译家和日语教育家。在翻译过程中他认真选取日本流行思潮代表作、热门作家作品,翻译风格“以达为先”,从情节、内容到文笔风格均忠实于原著。其在1929年《河北民国日...
关键词:张我军 《离别》 《星》 《河北民国日报副刊》 文化殖民 
张我军与武者小路实笃的文学相遇——从一篇佚文谈起被引量:1
《台湾研究集刊》2023年第1期122-140,共19页郭俊超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台湾乡土小说流变研究(1965—2015)”(18BZW149)。
学界对张我军的研究多侧重于他对台湾地区新文学运动的推动与贡献,关于他在北京期间的文坛交游则缺乏关注。现新见张我军佚文一则,呈现了张我军与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交游之情形。以此为线索,可进一步窥视在特定历史情境与身份困境中...
关键词:张我军 武者小路实笃 文学相遇 佚文 政治文化心理 
“五四”新文学的引介、实践与接受--论张我军与鲁迅的文学相遇被引量:4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0年第1期172-186,共15页徐榛 
中国“五四”运动百年纪念之际,考察两岸新文化运动的互动与影响意义重大。台湾青年张我军推崇“五四”新文化运动,重在表现语言改革与新文学理论框架的建构,批判社会现实与抵抗文化殖民;他也推崇鲁迅,重在文学创作实践,聚焦社会具象与...
关键词:张我军 鲁迅 引介 接受 文学实践 
抗战时期旅居大陆的台籍作家研究范式辨析被引量:2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8年第4期217-229,共13页王璇 
1937年'七七事变'后,台湾人到大陆的人数骤增。追溯其原因,乃在于中日战争需要大量兵源,有一部分台湾人是通过志愿兵的形式赴大陆作战;另有一部分则由于大陆知识分子普遍内迁,沦陷区日伪政权需要大量文化官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填充,台湾人...
关键词:张深切 台湾新文学 钟理和 吴浊流 作家群体 张我军 洪炎秋 抗战时期 研究范式 
历史哲学视域下台湾文学史书写问题反思——以《台湾文学百年显影》为中心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年第12期12-16,42,共6页倪思然 
泉州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新世纪以来日本的台湾文学研究热点问题考察"(项目批准号:2016D3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六十年来台湾社会思潮的演进与人文学术的发展(1950-2010)"(项目批准号:16ZDA138)
如何挖掘、甄别史料,如何将零碎的史事和人物加以整合与重构,并从历史、美学和文化的维度赋予其意义,是台湾文学史书写的关键问题。史著作者若以今律古地臧否历史人物,则易得出偏颇观点;若从褊狭的史观和史识出发,则难以周正地评判史事...
关键词:台湾文学论 张我军 中华文化 文学史观 文化立场 
从文学语言革命转向个体人的革命——台湾新文学史中张我军的民族主义思想脉络钩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69-73,共5页李伟 潘海鸥 
江苏省高校哲社基金项目"20世纪港台文学史写作范式的规训与突破"(2013SJD750012)
在台湾文学史研究中,对张我军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台湾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初期。事实上,张我军的文学、文化活动的思想脉络是贯穿始终的,目前尚缺少这方面的整体性研究。通过对张我军的著作和文学、文化活动的记录及相关研究资料的...
关键词:张我军 思想脉络 民族主义思想 白话文 台湾文学 新文学运动 
刘呐鸥与鲁迅
《鲁迅研究月刊》2017年第2期69-75,共7页秦贤次 
一、1928文化复苏年 刘呐鸥系1930年代在上海第一位与鲁迅先生有过密切接触的台湾青年。他是水沫书店的创办人,而鲁迅则是水沫书店的重要译者。之前,鲁迅在北京曾与台湾留学生张我军有过来往,时为1926年8月。
关键词:刘呐鸥 鲁迅 台湾青年 30年代 创办人 张我军 留学生 书店 
透视台湾文学史中的张我军与文学生涯中的张我军
《文教资料》2017年第2期8-9,64,共3页李伟 
江苏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港台文学史写作范式的规训与突破”(2013SJD750012)的阶段性成果
张我军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急先锋和奠基者、小说家、诗人、翻译家,但在诸多台湾新文学史中,对张我军的生平和文学活动的介绍大致截止到1929年,而对他的译介几乎未涉及。这一现象不能不令读者质疑:文学生涯中的张我军确是这样吗?他...
关键词:张我军 台湾新文学 目的意识 日本文化 文化视野 
“翻译度”与缺陷翻译及译文老化——以张我军译夏目漱石《文学论》为例被引量:2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5年第6期102-113,共12页王向远 
在翻译研究中,特别是在以译文研究为中心的"译文学"的研究中,"译本老化"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象,同时也是"译文学"建构中值得阐述的理论问题之一。就此而言,1931年出版的张我军译夏目漱石著《文学论》是一个可供解剖分析的典型文本。张译...
关键词:翻译度 缺陷翻译 译文老化 文学论 夏目漱石 张我军 
台湾抗日文学的两面旗帜被引量:1
《两岸关系》2015年第11期30-33,共4页蓝博洲 
1924年,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台湾青年张我军在《台湾民报》发表《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呼吁活在老早就应该改造的社会的台湾青年,与其坐而待毙,不如死于改造运动的战场倒还干净,从而对从不见过真正有文学价值,且又不思...
关键词:台湾青年 抗日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 旗帜 《台湾民报》 文学价值 张我军 旧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