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故事

作品数:45被引量:4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蒋方高国藩闵泽平李真瑜房春草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古典文学知识》《文史知识》《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以《王昭君变文》和“昭君宝卷”为例
《美与时代(美学)(下)》2025年第1期97-103,共7页祖晶晶 
汉代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以此为蓝本创作的文学作品更是琳琅满目。《王昭君变文》与“昭君宝卷”是昭君故事俗文学书写的代表,以史实为基础,以民间化视角重塑昭君形象,因创作年代与创作者身份的不同,二者被...
关键词:昭君出塞 变文 昭君宝卷 世俗功能指向 
秦腔《昭君行》:经典形象的新时代表达
《当代戏剧》2024年第5期20-22,共3页穆海亮 
西安易俗社创排的秦腔历史剧《昭君行》(刘恩平编剧,杨君导演,惠敏莉领衔主演)以雄浑厚重的历史感和别具一格的现代气息,实现了对王昭君形象的崭新塑造,赢得了观众的热议和好评。一、立意与形象:新时代语境下的新创造在戏剧舞台上,昭君...
关键词:昭君故事 昭君出塞 领衔主演 经典形象 戏剧舞台 历史感 王昭君 秦腔 
从昭君出塞故事的多重书写看历史叙事中的后见之明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1年第1期87-106,共20页赵玉荣 李世勇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美国华裔移民自然叙事中的多重身份建构研究”(20YJA740063)的部分成果
导论由于昭君形象丰富的政治寓意,昭君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着墨最多、讨论最为持久的女性之一①。昭君故事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仅有百余字,在后代的正统和民间史学记载中几经变迁,不断丰富,而以其故事为基础的文学作品和...
关键词:历史叙事 昭君出塞 文学作品 政治寓意 昭君故事 昭君形象 民间故事 《汉书》 
《琴操·怨旷思惟歌》的文学母题意义
《乐府学》2021年第2期203-211,共9页王娜 
国家社科基金“汉晋琴学文献生成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9BZW057。
《琴操·怨旷思惟歌》是昭君由历史人物到文学形象的转折点,自此之后,昭君形象正式进入文学领域。《怨旷思惟歌》成为“昭君怨”文学母题的发端和昭君故事“自杀”结局的滥觞,末句作为“青冢”意象的源渊,直接影响到后世以“青冢”作为...
关键词:《怨旷思惟歌》 昭君故事 文学母题 “昭君怨” 
昭君故事的民间写作与文化阐释
《明日风尚(下旬)》2021年第10期142-144,共3页曹蓓蓓 
昭君是汉朝的和亲公主,她在匈奴不仅是逝去的历史人物,还是人民崇拜的对象,更是意义深远的文化符号。 官方主要通过文字记忆,而民间将承载记忆的媒介分为民间传说、有历史记忆的纪念空间和表演的戏曲三种,这三种媒介记忆贯穿昭君的一生...
关键词:昭君故事 媒介记忆 民间写作 
昭君博物院:讲好民族团结的千年佳话
《实践》2021年第5期53-53,共1页 
"在大青山脚下,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我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如是说。"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数千年来,昭君出塞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畔、...
关键词:昭君故事 昭君出塞 昭君墓 守护者 翦伯赞 著名史学家 青冢 民族团结 
讲好昭君故事 弘扬和美文化——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70年回顾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44-48,共5页甘发根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昭君文化的研究形成了以兴山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主的研究中心。兴山县昭君文化研究大约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即民间传承阶段、起步阶段、稳定发展阶段、转型发展阶段。在景点建设、研究成果、交流互动、节事节庆活...
关键词:兴山县 王昭君 和亲 内蒙古 
汉魏六朝时期昭君故事流变考被引量:1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9-13,共5页高胜利 史转康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8B152);运城学院院级科研项目(HY-2017006)
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流传甚广,班固《汉书》之昭君出塞史实是故事生成的起因,葛洪《西京杂记》中"昭君与画工"的故事,不仅符合了普通群众的审美取向,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古代文人"士不遇"的现实情形,于是获得空前的接受而得以广泛流...
关键词:昭君故事 汉魏六朝 传承 流变 
昭君故事蕴涵的群体文化与个体社会化现象探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106-109,共4页桂胜 刘婷 
教育部教育发展规划司项目"非遗扶贫工作思路"(教发司[2017]197号)
从地灵与人杰、时代与英雄、命运与素质、形象与原型四个层面探讨昭君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时代背景以及个人行为,分析"和合"图腾(意识)与昭君出塞和亲蕴涵的群体文化与个体社会化现象,进而了解"和合"图腾符号(意识)与昭君出塞和亲行为...
关键词:昭君出塞 群体文化 个体社会化 和合 文化传承 物质关系 
昭君故事母题的民族融通意涵被引量: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127-135,共9页刘伟 
2016年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内蒙古民族乡土故事精要萃编"(项目编号:2016ZJD036)阶段性成果之一
王昭君出塞和亲促进了汉匈间的和平友好交往,其功绩彪炳史册,存见于民间故事传说之中,形成了生动而系统的昭君故事母题。两千年来"昭君出塞"故事不断流传演变,纷繁多姿,对于民族间的友好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笔者通过爬梳史...
关键词:昭君故事 民族融通 流传演变 情感原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