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问

作品数:148被引量:461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邵敬敏王琴傅惠钧丁雪欢王玉梅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江西上犹(清溪)方言的“V-NEG无-NP”正反问句
《方言》2022年第3期311-319,共9页付欣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地理语言学视域下的赣闽粤交界地带客家方言语法特征研究”(17BYY069)资助。
江西上犹(清溪)客家话的“V-NEG无-NP”式正反问句中的“无”是具有称代性的否定词,功能类同于普通话的“否”。该句式与普通话的“V-否-NP”正反问句形成机制相同:不是“VP-NEG-VP”式正反问句删略的结果,也不是“V-NP-NEG”式正反问...
关键词:江西上犹(清溪) 客家话 “V-NEG无-NP”正反问句 称代性否定词 形成机制 
客家话“K-neg-VP”正反问句的性质和形成机制
《汉语学报》2022年第2期112-120,共9页付欣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地理语言学视域下的赣闽粤交界地带客家方言语法特征研究”(编号:17BYY069)的阶段性成果。
“K-neg-VP”正反问句主要见于赣粤交界地带的客家话,K的主要形式有“阿”“还”,由于“阿[a]”“还[xa]”常与否定词“唔[m]”合音为“暗[an]”“咸[xam]”,故该句式包括“阿-neg-VP”“还-neg-VP”和“暗VP”“咸VP”四种类型。本文...
关键词:客家话 “k-neg-VP”正反问句 形成机制 
罗田方言句末疑问词“嚜”和“吗”
《华中学术》2021年第1期169-174,共6页徐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黄孝方言与周边方言语法比较研究”【18BYY04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湖北方言及汉语方言语法比较研究”【17JJD740008】;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罗田方言句法研究”【2017055】的阶段性成果
罗田方言的"VP冇"正反问句式中的"冇"发生演变,形成了准是非问句式"VP嚜/吗?""嚜/吗"分别是"冇+哦""冇+啊"的合音。句末疑问词"嚜/吗"在黄孝方言中演化进程慢,可能是因为"VP冇?"询问具有客观性,句末一般不适宜附加强烈主观情感的语气词。
关键词:罗田方言   正反问 疑问词 
《汉语入门》的正反问句被引量:2
《方言》2020年第3期296-302,共7页刘亚男 李炜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从清末河间府珍稀方言文献看北京话语法的演变轨迹研究”(19YJC7400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珍藏汉语文献与南方明清汉语研究”(12&ZD178)的阶段性成果。
《汉语入门》反映清末河间府方言,其中正反问句的优势类型是"VP-neg"。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VP-neg"在当代河间、献县一带方言的共时分布蕴含了正反问句向是非问句演变的历时过程,即"VP不介/没有哎→VP不(哎)→VP■","■"为否定词"不"...
关键词:清末河间府方言文献 《汉语入门》 正反问 是非问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V不V”结构探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101-105,共5页蔡满园 韩婧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YY172);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6BYY012);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项目
在CCL语料库中检索"V不V"结构,借助黄廖本《现代汉语》8大类动词分类,对检索到的语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发现,有7大类动词的单个动词形式可进入"V不V"结构中,其分布很不均衡;有6类动词性词组可进入该结构并存在形式上的变化;表示判断的...
关键词:正反问句 “V不V” 形式变化 功能特征 
近两百年来广州方言正反问句的发展演变被引量:2
《语言科学》2018年第1期83-93,共11页金桂桃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7BYY072)资助
近两百年来,广州方言正反问句发展演变的总趋势是:1)宾语后移;2)带可能补语正反问句中省略第一个动词后的补语结构;3)"VPneg"式中,除"VP未"外,其余格式皆消退。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广州方言正反问句演变的重要阶段。其发展演变的动...
关键词:广州方言 正反问句 发展 
庭审话语正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及其语调表征研究--以央视《庭审现场》节目视频为研究语料被引量:3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58-62,72,共6页陈海庆 刘乐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庭审话语语调表征及其信息效果研究”(15BFX066)
以庭审话语的有声性特质为切入点,对庭审话语中正反问句及其疑问标记语调的音高特征进行语音分析,探讨了调阶、调域、边界调和音高重调4种音高因素在庭审正反问句语调的构成和凸显其话语功能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大部分正反问句疑问句的...
关键词:庭审话语 正反问句 语用功能 语调表征 
龙川客家话的“F-(neg)-VP”型正反问句被引量:1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109-114,共6页黄年丰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B103)
龙川客家话正反问句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阿唔VP"型,一种是"唔VP-(PRT)",特点是发问词中由"阿"和否定词"唔"构成,麻布岗等镇保留了"阿"和否定词"唔"作为发问词,回龙、龙母、老隆等镇两者合音,通衢等镇合音后脱落否定词韵尾,但在部...
关键词:“F-(neg)-VP” 龙川 客家话 正反问 
广东翁源客家话正反问句研究被引量:1
《华中学术》2016年第4期185-196,共12页吴碧珊 黄年丰 甘于恩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粤、闽、客诸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13AYY001】的阶段性成果
翁源客家话的正反问是'F-Neg-VP/NP'型问句[1],根据否定词及其后所带成分又可细分为三种类型:'F-唔-VP'问句,'F-无-NP'问句以及'F--VP/NP'。其中,发问词中'F'的语音形式各方言点略有差异,但问句结构及疑问功能各点完全一致。翁源客家话...
关键词:客家话 正反问句 F-Neg-VP/NP 
罗平方言正反问与是非问的类型学特征被引量:1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68-73,共6页余伟 代彦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YY002)
罗平方言正反问的基本结构形式为"给/阿+VP"。是非问的基本结构形式为"给是/阿是+VP/NP"。"VP/NP"为整个句子的疑问焦点。"给"和"阿"是疑问副词,同时作为两种疑问句的标记词,标记功能呈现出"和而不同"的特点。正反问和是非问中的"VP"类...
关键词:罗平方言 正反问 是非问 类型学特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