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方言

作品数:165被引量:318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黄小娅施其生金桂桃谭海生金健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广州方言读本》同音字汇
《方言》2024年第1期109-127,共19页施伟宝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楚语与中国南方语言格局形成之关系研究”(23&ZD316);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战国以降楚地方言分布、接触、演变研究及数据库建设”(20BYY140);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方言被动标记的来源及演变研究”(22CYY006)的资助。
《广州方言读本》由美国传教士禅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编写并于1841年出版。该读本详细记录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前后粤方言广州话的声韵调。本文归纳其声韵调,并整理出同音字汇.
关键词:《广州方言读本》 十九世纪 广州话 声韵调 同音字汇 
广州方言委婉语的研究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11期15-19,共5页霍思嘉 
委婉语是交际中经常使用的语言。人们在交际中或出于礼貌,或为避免使用一些禁忌用语,常采用间接、委婉的表达方式。通过分析广州委婉语的语义构建过程及其语言功能,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人民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经验,体味委婉语所蕴含的丰富...
关键词:语义构建 委婉语 广州方言 地域文化 语言功能 思维模式 交际 表达方式 
广州方言委婉语的研究
《中国故事》2023年第11期15-19,共5页霍思嘉 
委婉语是交际中经常使用的语言。人们在交际中或出于礼貌,或为避免使用一些禁忌用语,常采用间接、委婉的表达方式。通过分析广州委婉语的语义构建过程及其语言功能,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人民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经验,体味委婉语所蕴含的丰富...
清代粤地正音书《正音再华傍注》版本、体例及音系述要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40-48,共9页黄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代闽南地区正音书系的词汇研究”(21BYY137)
通过对《正音再华傍注》的版本、体例、内容以及音系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正音再华傍注》是莎彝尊继编纂《正音咀华》和《正音切韵指掌》之后,再编辑的一部指导广东地区人们学习官话的清代正音读本。本文系统梳理《正音再华傍注...
关键词:《正音再华傍注》 粤地正音书 广州方言 北方官话 
广州方言中ABB式形容词语法意义浅析
《师道(教研)》2021年第6期87-88,共2页鲍钰婧 
广州方言中有多种重叠形式,如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的重叠等除了形式上的独特性之外,此类现象也具有特定的语法意义,如构词形式、组合功能、情态意义等。本文主要以广州方言中ABB式形容词入手,分析探究其语法意义,为更深入地对广州...
关键词:广州方言 构词形式 重叠形式 语法意义 形容词重叠式 ABB式形容词 词的重叠 组合功能 
从近代传教士文献看广州方言词“番/ 翻”
《语言科学》2020年第5期493-501,共9页黄雪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7BYY072)资助。
广州方言中的“番/翻”与普通话不同,主要表示“返还、回归”等趋向义,属于趋向动词。这一用法在清末民初传教士编写的粤语文献中已有记载,同时呈现出语法化态势。其语法化路径为:“返还、回归”义趋向动词—趋向补语—动态助词—动态...
关键词:广州方言 番/翻 语法化 
广州方言植物命名特征探微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51-55,共5页谭宏姣 陈阳烨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汉语植物类名物系统语言研究”(2017B16)。
植物名是语言中的专名系统,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语言规律和文化现象。通过对广州方言植物命名取象的研究,发现广州方言植物命名呈现出具象性、隐喻性、单一性和文化性四种特征,这体现了广府地域的人们对植物这一客观事物的认知特点,同时也...
关键词:广州方言 植物 命名 
“全部人”
《咬文嚼字》2019年第10期55-55,共1页 
马来西亚华裔的方言主要有广州话、闽南话、客家话、海南话和潮汕话。由于方言的影响,这里的华语就有了方言“味儿”。吉隆坡华裔操的方言主要是广州话,于是广州方言就渗透进了当地的华语。
关键词:广州方言 马来西亚 广州话 闽南话 客家话 潮汕话 海南话 吉隆坡 
19世纪以来广州方言有标记被动句的发展被引量:1
《长江学术》2019年第1期108-113,共6页金桂桃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7BYY07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8VI007)
广州方言有标记被动句中引进施事的介词,19世纪主要用"被"。在语言发展普遍规律的推动下,给予、使役义的"俾"发展出表示被动的意义,并渐渐取代"被"而发展成为广州方言中唯一的被动标记。表达格式方面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关键词:广州方言 被动句 语言发展 
广州方言句末语气助词“■”在调解话语中的语用功能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124-127,共4页吴翠霞 彭庆华 
"■"是日常交际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语气也十分丰富的广州方言句末语气助词,主要表示强调、疑问、责怪、警告、埋怨等情绪。从语用取效的角度看,"■"在不同语境的调解话语具有弱化调节、强化调节功能和明示标记功能,在调解中发挥积极...
关键词:广州方言 句末语气助词 “[口架]” 调解话语 语用功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