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观念

作品数:218被引量:418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黄玉顺杜平沈晓阳麻宝斌高在锡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社会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析舆论审判的成因
《祖国》2017年第20期155-155,170,共2页胡大任 
社会舆论作为能够影响审判的因素之一,既有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亦有过度干预司法妨碍司法公正的情况发生。本文从道德与法,正义观念与社会心理三个角度分析社会舆论如何对司法审判施加影响。
关键词:社会舆论 司法审判 正义观念 社会心理 
社会选择、可行能力与具体正义——阿马蒂亚·森的正义理念及其启示被引量:5
《清华法治论衡》2015年第2期93-112,共20页邱昭继 王进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1XFX017);西北政法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与当代思潮”青年学术创新团队计划的研究成果
<正>导言正义是法律的首要价值。'‘正义’指与法律和政治——在福利分配的公共决策的意义上理解这里的政治——联系在一起的道德概念集。正义是道德的子集。'~①正义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都有关联的根本性问题。当代正义理论...
关键词:正义观念 阿马蒂亚·森 社会选择 正义理论 正义理念 桑德尔 社群主义 正义问题 奇克 无知之幕 
“周礼”的现代价值究竟何在——《周礼》社会正义观念诠释被引量:31
《学术界》2011年第6期115-128,286,共14页黄玉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典制度伦理学研究";批准号:10BZX032
《周礼》乃是战国时期、亦即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时期的儒者的一套"乌托邦"、"理想国"性质的社会制度规范的设计。作为儒学的重要经典,《周礼》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其所设计的那些具体的、可以损益的制度规范(礼),而在于其背后的普适的...
关键词:周礼 正义原则 正当性 适宜性 现代价值 
“《正义论》与社会正义观念之构建”学术讨论会综述被引量:1
《哲学动态》2009年第10期102-104,共3页郦平 
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正义论》 学术讨论会 正义观念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综述 大学价值 
新型社会主义实践的社区制度创新——对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建设经验的一种社会学分析被引量:2
《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第12期6-8,共3页郑杭生 
百步亭社区是武汉市五种社区类型中的一种,是新型社区建设的典范。
关键词:百步亭社区 社区类型 社会学分析 居民自治 社会矛盾 社区自治 社会心态 社会信任 正义观念 社会公 
探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规律被引量:2
《教育》2006年第10X期38-39,共2页王永智 
思想力“原点”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规律性,要将个体荣辱观和集体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个体荣辱观的形成要与良心的培育、自尊感的获得、人格的完善及主体追求社会正义和真理相统一;集体荣辱观的形成要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 时代精神 自尊感 民族精神 正义观念 个体发展 是非观念 社会风尚 道德认识 人民群 
程序正义观念与中国的社会现实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56-59,共4页周芳红 王丽伟 孙文 
程序正义作为一种法律价值,是一项要在审判的过程而非裁判结果中实现的价值,它有着自身独立的价值和内在要求。法院的审判能否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与其能否做出公正的裁判并无必然的联系。中国在走向法治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着一系列的...
关键词:程序正义 价值 改革 社会现实 
企业管理的“潜规则”
《市场周刊(新物流)》2005年第40期48-48,共1页方杰 
“潜规则”这个词,来自作家吴思对当代中国的观察和揣摩。它指的是明文规定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套不明说的规矩,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支配生活运行的经常是这套规矩,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式制度,而这种在实际上得到遵从的规矩...
关键词:“潜规则” 企业管理 主流意识形态 当代中国 正义观念 行为方式 当事人 隐蔽 社会 
论刑罚正义观念的演进
《中国监狱学刊》2004年第3期26-29,共4页胡利敏 
自从有了法律意义上的刑罚,刑罚正义一直是法学家关切的主题。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分别阐述论证了各自的刑罚正义思想——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念,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刑罚正义思想分歧的实质在于如何处理个人自由平等...
关键词:刑罚正义 个人本位 社会本位 
正确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沈阳干部学刊》2002年第3期57-58,共2页刘文光 
一、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道德先于法律而产生,其覆盖面又广于法律。因此道德在人类社会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其他一切社会规范莫不受道德规范的制约,法律也不例外,因而,依法治国必须以以德治国为基础,首先,道德相对...
关键词:以德治国 道德教化 思想道德观念 立法活动 社会主义道德 人类社会 法律规范 羞耻感 道德责任 正义观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