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下乡

作品数:16被引量:55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吴素雄张健徐勇黄辉祥田雄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咸阳师范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术月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政党下乡、角色建构与乡村振兴——基于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考察被引量:11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2期37-48,共12页何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数字乡村建设中村民自治的空间转向及实现路径研究”(22CZZ034)。
驻村第一书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主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激发驻村第一书记内生动力、规范驻村第一书记行为活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文章以角色理论为基础,提炼角色认知、角色职责、角色转换、角色激励和角色退出分析框架...
关键词:乡村振兴 驻村第一书记 角色建构 政党下乡 
从现代化视角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1-5,126,共6页周作芳 
传统中国社会与国家缺乏组织联系这一结构性缺陷使其无法孕育出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政党下乡政权下乡建立了社会与国家的联系,根本改造了传统中国社会与国家结构,推动中国步入现代化轨道。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走群众路线历...
关键词:传统中国社会与国家 政党下乡政权下乡 群众路线 中国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的百年实践、经验与启示被引量:1
《学术探索》2021年第5期19-25,共7页史亚峰 张嘉凌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0W008);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20YY013)。
“组织起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优势。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组织经历了动员性组织、改造性组织、赋权性组织和整合性组织四个阶段。从组织目标、组织特征等方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组织农民的百年实践,可以总结出基本经验...
关键词:组织农民 中国共产党 政党下乡 经验与启示 
控制、汲取、激活: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农村治理政策的三个维度被引量:7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18-28,共11页李世敏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研究"(17CKS045)
要理解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后对农村治理的70年,仅仅从农村自身角度是不够的,必须从执政党和国家政权建设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把握。概括而言,中国共产党对农村治理政策的70年变迁基本围绕着"控制—汲取—激活"三个维度进行展开与切...
关键词:农村治理 土地改革 政党下乡 村民自治 乡村振兴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共农村的“政党下乡”——以安徽省潜山县为中心的考察(1950~1953)被引量:3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9年第2期56-65,共10页葛玲 王昆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上海市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项目"资助
20世纪50年代的农村建党,为中共政党权力扎根乡村奠定了组织基础。本文以皖西南潜山县为中心,主要考察1953年合作化之前中共农村建党政策的演变和地方的建党实践。1950年中共中央对农村党员发展的限制性规定,从1952年年中开始松动。此后...
关键词:“政党下乡” 农村建党 党员发展 潜山县 
嵌入式整合:后“政党下乡”时代乡村治理的政党逻辑被引量:71
《学海》2019年第2期59-65,共7页袁方成 杨灿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与党的执政安全研究"(项目号:18AZZ011);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招标课题"新时代湖北乡村振兴的制度支撑体系研究"(项目号:2018HBJSY005)的阶段性成果
乡村社会自治性、自主性的不断发展深刻改变了政党与社会关系的形态,表现为政党与乡村社会的自治力量之间产生摩擦和冲突。与此同时,乡村社会的自主性和分散性,使社会自治力量的成熟发展需要继续寻求政党力量的引导和规范。茗山实践中,...
关键词:乡村治理 党建引领 嵌入 整合 
建国初期“政党下乡”与农村基层政权模式研究被引量:3
《怀化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67-70,共4页张维伦 
建国之初,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在一个落后的新生"大国"建立一个现代化国家的紧迫任务,急需把游离于政治之外的农村社会和农民纳入到新生的国家政权体系之中。由此,党通过各种运动,摧毁了传统的统治秩序,同时集聚起了拥护者。在"政党下...
关键词:建国初期 政党下乡 农村基层政权 
虚置与重构:村民自治的主体缺失与制度干预——以苏北黄江县为例被引量:3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34-42,122,共10页田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阈下政府职能履行方式研究"(14CZZ003)
文章在以县域为分析单元的基础上认为,在城乡差距现状尚未根本扭转的现实下,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出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出现了"虚置"状态。村干部权力来源合法性缺失,权力日常运作缺乏农民的有效监督,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缺乏农民有效参与。以...
关键词:村民流动 村民自治 制度虚置 国家干预 政党下乡 
建国初期“党支部下乡”与农村政治整合被引量:14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55-61,共7页吕连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相关主义比较研究"(项目编号09&ZD002)之子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比较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10CKSJ03)的阶段性成果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大规模的"党支部下乡"运动,基层党组织不断地向乡村延伸。乡村社会由此全面展开了政党化、政治化、组织化的进程。党政权力以党的组织网络为基础,重组了乡村权力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和价值体...
关键词:政党下乡 基层党组织建设 政治整合 乡村社会 
“政党在乡”:执政党在中国乡村社会的政治建设转向被引量:7
《江汉论坛》2012年第5期72-75,共4页崔春 
传统中国对乡村的治理是通过地方乡绅实现的。晚清以降,随着士绅的分化与消失,乡村政权式微,而国民党的政党下乡以失败告终。共产党通过组织建设、政治动员、革命与改造等方式实现了政党下乡的成功。但改革开放后,乡村政治出现了"内卷化...
关键词:政党在乡 政党下乡 执政党 乡村社会 政治建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