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兴趣

作品数:51被引量:7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谢榕徐煜黄少华马得勇林功成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东西南北(教育)》《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神州》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网络政治表达的影响
《区域治理》2024年第28期0182-0184,共3页卢小陶 刘先华 管晓冰 
嘉应学院2024年度人文社科项目“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及实证研究”(2024SZY01);嘉应学院2023年度人文社科项目“基于易班平台的高校网络思政育人路径探析”(2023SZY07);梅州市哲学社会科学2024年规划课题“苏区红色文化资源在学校思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zsklx2024060)。
为探讨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网络政治表达的影响以及政治兴趣的中介作用,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网络政治表达量表、政治兴趣量表,对1230名在校大学生开展调查。结果发现,主动性人格、政治兴趣与网络政治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政治兴趣在主动...
关键词:主动性人格 政治兴趣 网络政治表达 
偶遇中成长:社交媒体上的偶然性新闻接触与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被引量:1
《新闻与写作》2023年第10期92-104,共13页闫文捷 窦培育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青年人社交媒体使用对其政治伦理影响的实证研究”(BEAA2020034)的研究成果。
社交媒体正在成为家庭、学校、同侪和大众媒体等传统政治社会化动因外的又一崭新机构。本文通过分析来自16-25岁青少年的在线和线下问卷调查数据(N=800),集中探讨了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偶然性新闻接触与公共参与之间的关系及二者发生关联...
关键词:偶然性新闻接触 政治社会化 公共参与 政治兴趣 政治效能 
政治兴趣、媒介信任抑或认知需求?--网民媒介使用的心理分析被引量:9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65-78,共14页马得勇 候为刚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政治心理学视野下的政治传播研究”(2020030012)。
在海量信息随手可得的互联网时代,网民为什么会选择不同的信息渠道,甚至一部分人不满足于现有的信息供给而花费额外精力去搜寻那些不易获得的信息?基于“2019中国城乡社会治理调查”和“网民社会意识调查”的数据,可从心理学视角尝试分...
关键词:媒介使用 意识形态 认知需求 政治兴趣 
基层治理绩效如何影响基层政府信任被引量:1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2年第1期200-223,共24页唐海生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研究”(21ZDA10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专项课题“跨境治理和政策协调视角下的深圳住房保障模式及其优化研究”(GD20SQ39)
基层治理绩效是公众政府绩效感知最直接、最直观、最丰富的来源。但既有文献却忽视了基层治理绩效对基层政府信任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基层治理绩效对公众基层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基层公共设施供给、...
关键词:基层治理绩效 基层政府信任 政治兴趣 媒介接触 
不主动寻找新闻也能保持消息灵通吗?——“新闻找到我”感知对微博知识效应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新闻与写作》2022年第2期77-88,共12页万旋傲 刘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冠疫情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对疫区青年集体性无助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CXW031)的阶段成果;上海社会科学院2021年度院内招标课题“社交媒体新闻使用对当代中国青年政治知识的影响研究”的阶段成果。
随着社交媒体的渗透,不经意地偶然接触新闻和被动学习知识成为常态。人们可能认为,即使不去主动寻找新闻,也可以在日常的社交媒体使用过程中保持消息灵通,间接地获得对时事政治和公共事务的了解,这被称为"新闻找到我"感知。本文关注"新...
关键词:“新闻找到我”感知 微博新闻使用 政治兴趣 政治知识 
我国网民运用新媒体平台政治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7年网民社会意识调查的数据分析
《应用数学进展》2021年第11期3811-3818,共8页余康慧 
本研究基于2017年网民社会意识调查调查数据,建立二元Logit模型,分析我国网民运用新媒体平台的政治参与度的影响因素,以此提升我国网民政治参与度。结果表明:政治兴趣对网民的政治参与度具有显著影响。对时政信息、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
关键词:政治参与度 政治兴趣 信息获取渠道 新媒体平台 
社交网络媒体作用与政治效能感——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社会科学家》2021年第4期139-144,共6页李梦瑶 陈志远 沈明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民主制度与国家治理困境研究”(编号:20ZDA10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媒体条件下中国公民政治价值观实证调查研究(编号:16BZZ006);国家留学基金(编号:201906010257)
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发展催生了Web 2.0社交网络媒体迅猛崛起,现如今,Web 2.0社交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影响民众政治参与和政治态度的关键因素。基于2018年一项包含1602名中国网民样本的全国性问卷调查,利用倾向值匹配法进行因果推断,文章从个...
关键词:社交网络媒体 政治效能感 网络参与 政治兴趣 倾向值匹配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学习思想政治兴趣的提升——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192-192,194,共2页韦爱诗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命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现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因势而新、与时俱进的表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对象 学习兴趣 
微博微信使用对公民知识差距的影响差异研究——政治兴趣和偶然接触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1
《新闻记者》2021年第1期68-79,共12页万旋傲 刘丛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一带一路’国际舆情的生成演变机制及引导策略”(项目编号:16YJC860017);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国际涉沪舆情的传播机制与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6EXW002);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资助基金“突发事件中政府网络话语传播的受众反向认知研究”(项目编号:20YF1447400)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社交媒体成为公民接触新闻和了解公共事务的替代方式,它对公民知识学习和知识差距的影响广受关注,但因不同社交媒体的平台差异、受众差异和传播逻辑差异,现有研究结果呈现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本文关注微博、微信对中国公民政治知识...
关键词:微博 微信 知识差距 政治兴趣 偶然接触 
课堂政治教育对学生政治兴趣的影响——基于对瑞士教育的思考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20年第4期41-46,52,共7页程雄飞 
南昌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NSBSJJ2020007)。
在瑞士,按照语言区域和学校类型的不同对学生进行抽样,以课堂政治教育的知识、技能、兴趣三方面的一二级维度为框架,对学生个体、学生群体及家长、教师等相关变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课堂政治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政治兴趣,协调了家长和学...
关键词:瑞士 课堂政治教育 学生 政治兴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