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裁判主义

作品数:38被引量:21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马贵翔孙记谢澍汪建成占善刚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复旦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长白学刊》《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法学论坛》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互联网法院的审理模式与庭审实质化路径被引量:34
《法学论坛》2021年第3期37-48,共12页自正法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互联网法院运行逻辑的理论基础与完善路径研究》(2018CDJSK08YJ07);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重点攻关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败法律体系建构研究》(2018GH001)的阶段性成果
互联网法院作为网络思维、网络技术与现代司法深度融合的产物,不仅有效提升了网络纠纷解决的效率,便利了诉讼参与人,而且开启了网络纠纷治理的专业化与法治化之路。考察三地互联网法院的审理方式可知,现行审判方式存在两种模式,即同步...
关键词:互联网法院 以庭审为中心 同步审理 异步审理 证据裁判主义 
审视与构建:关于我国律师调查令制度的考察及立法建议——以18个高院的相关规定为样本
《公民与法(审判版)》2020年第1期21-24,共4页赵金金 
在证据裁判主义原则下,证据的调查和收集事关当事人的权利能否得到支持,事关法院能否查明事实正确裁判。随着审判模式改革的推进,职权主义逐渐被当事人主义取代,举证责任也相应地向当事人倾斜。在这种背景下,探索新的证据收集制度——...
关键词:查明事实 当事人主义 立法建议 举证责任 职权主义 审判模式 律师调查令 证据裁判主义 
法律论证与证据裁判主义的边界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58-64,共7页张伟 
司法裁判是非由法律确定之决定,不同的证据裁判制度对法律论证有着不同的要求。证据裁判主义应当在能够抑制法官裁判恣意的同时发挥法官合理程度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确保法官裁判说理的“正确性”。法律论证的“实质正确性”标准应当包括...
关键词:证据裁判主义 法律论证 实质理性 裁判证立 
司改背景下审前司法介入的中国路径——审前检察介入的理念变革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99-107,共9页杨佶欣 
最高人民检察院课题"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构建"(JL2017Z01)
当前理论认为审前程序应由"控诉机关"检察院发挥一定作用,有将检察机关在刑诉程序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边缘化、附随化的倾向。审前检察权基本定位为司法权,是庭审实质化与审前司法审查、审前证据形塑的"最大公约数"。检察权作为审前助力...
关键词:证据裁判主义 审前司法介入 检察权 提前介入 形塑证据 
刑事推定的合理性与价值--兼对审前“推定方案”的证成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19-26,共8页杨佶欣 
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课题《以证据为核心的刑事指控体系构建》(JL2017Z01)
刑事审前程序完善,尤其是办案中取证、认知方式改进,实务中"推定方案"的合理性有待证明,完善进路有待提出。其实,应将推定制度统辖在"证据裁判"的大背景下进行解读、规划,并追求其规范化、程序化、理性化的理论方向和实践路径。传统解...
关键词:证据裁判主义 刑事推定 合理性 审前程序 
论证据裁判主义与自由心证的衡平被引量:8
《北方法学》2017年第6期64-72,共9页马贵翔 
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证据运用的形式与实质的矛盾凸显了对证据裁判主义和自由心证进行衡平的必要。以证据裁判和自由心证同时作为认定案件事实必备条件的现代证明模式的确立是实现衡平的基础。衡平的基本路径除了对自由心证制度的准确...
关键词:自由心证 证据裁判 证明模式 证据规则 
证据裁判主义视阈下的情态证据规范与运用——以我国审判中心主义改革为分析视角被引量:2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45-51,共7页蔡艺生 
2015年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证据分析的认知机制与偏差控制研究"(项目编号:15sfb3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情态证据指的是在庭审时,被告人或证人的面部、声音或身体等各部分及其整体上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情态证据是对人类本能和心理的一种司法运用,是基于人的情绪发生变化时由植物神经系统作用而引起动作或生理变化的原...
关键词:证据裁判主义 情态证据 庭审中心主义 证据资格 
“拒不认罪、从重处罚”的证据裁判主义审视被引量:1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4期156-163,共8页封安波 
在证据裁判主义的审视下,公诉人和审判人员对被告人"拒不认罪"表述的"从重处罚"之量刑意见,存在着两个"证据裁判悖论":一是它限制、剥夺了被告人的质证权利,二是它紊乱了公诉人、审判人员在证据裁判程序的角色;同时,对于被告人"拒不认罪...
关键词:“拒不认罪、从重处罚” 证据裁判主义 证据裁判悖论 控诉证据模式 证据裁判模式 
论刑事证明标准之实质递进性--“以审判为中心”语境下的分析被引量:51
《法商研究》2017年第3期132-139,共8页谢澍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CFX028)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应当呈现"正向递进关系"和"反向指引作用",而我国当前立法采"刑事证明标准形式一元化"之模式,由此导致"动态诉讼程序"与"静态证明标准"之间出现紧张关系。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并不意味着...
关键词:以审判为中心 证据裁判主义 证明标准 形式一元化 实质递进性 
民事诉讼当事人虚假陈述问题的法律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148-149,共2页高斐 
证据裁判主义是民事审判活动的灵魂,是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继而进行自由心证之圭臬。《民事诉讼法》目前一共规定了八种证据形式,当事人陈述作为法定证据之一,是民商事审判活动中认定案件事实、定纷止争的重要依据。在民商事案件呈逐年...
关键词:证据裁判主义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 当事人虚假陈述 完善建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