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理论

作品数:23被引量:15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阎兆君杜松桑希生胡镜清卢红蓉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福建中医药》《现代中医药》《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医学中风因机证治理论发展历程研析被引量: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年第10期1625-1629,共5页郑齐 杜松 于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BZS039)。
中医学对中风病最早记载可上溯至《黄帝内经》,中风病诊疗理论的源流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从《黄帝内经》时期至宋以前为泛论风病阶段,提出了中风病名,初步形成体虚邪中的病机理论及五脏中风诊疗理论架构。宋金元时期是病机凝...
关键词:中风 诊疗理论 因机证治 源流 
产后目病的中医证治理论探析被引量:1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3年第3期246-250,共5页朱笑莹 毕徐齐 杨永升 庄曾渊 
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庄曾渊名老中医工作室(2019-SZ-B-40)。
孕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的与分娩相关的眼疾称为产后目病,中医学认为“多虚多瘀”是产后目病发生的基础和内在因素,而外感六淫所伤是外在因素。通过对相关中医眼科及中医妇产科古籍深入研究,对其发病机理包括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功能失...
关键词:产后目病 证治理论 多虚多瘀 
心肾不交证治理论探究被引量:2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2年第1期32-35,共4页李金平 熊俊闯 
心肾不交证治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中医文献并结合个人见解,侧重从阴阳与水火的角度探析心肾不交的理论内涵、病理表现与证治分类,以期挖掘其理论实质、丰富其理论内容、拓宽其理论外...
关键词:心肾不交 病理表现 交互损伤 证治理论 
老年性眼病的证治理论探析与临证举隅被引量:3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21年第9期613-617,共5页郭承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473734);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0086)。
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对老年性眼病的病证特点进行了全面阐释,并提出具体的证治法则。老年性眼病是以五脏为中心,以精气亏虚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衰老的眼部表现,因其具有早衰的生理病理基础而呈多发、早发的特点。本虚标...
关键词:老年性眼病 正虚生邪 病证结合 通络开窍 祛邪为先 
吴门医派疫病证治学术思想探析被引量:13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年第8期4766-4771,共6页蒋文杰 陆珍琦 陈江 孙钢 杨进(指导) 
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科技专项(No.SYS2020032);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
吴门医派是一个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地方性医学流派,以“吴地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倡自吴”闻名于世。其中,以疫病证治理论为核心的温病学说的创立,是吴门医派对于中医学理论的巨大贡献。吴门医派疫病理论诞生于明末清初,经...
关键词:吴门医派 疫病 学术思想 温病学说 疫病证治理论 
张机男科证治理论探析
《中医临床研究》2021年第20期40-41,共2页刘丰瑞 仲崇副 高兆旺 
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5-108)。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的中医特点,书中对40多种疾病给出了从病因到治疗到预后的完整方案,完善详尽,严谨精练。其中对男科相关疾病的论述体现了张机的男科治病思想:谨守病机,辨证论治;男科证候,虚损常见;虚损证治,健脾益气;男科...
关键词:张机 男科 《伤寒杂病论》 辨证论治 
明清以前噎膈因机证治理论框架研究被引量:3
《辽宁中医杂志》2019年第12期2534-2536,共3页周方圆 杨宇峰 石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532004).
通过查阅、整理明清以前关于噎膈的文献,从时间维度上对其进行梳理,构建噎膈因机证治的理论框架结构。主要分为起源期、发展期、丰富期和完善期。起源期为先秦两汉隋唐时期,初步形成了五噎、五膈的论述。发展期为金元时期,已经对噎膈的...
关键词:噎膈 病因 病机 理论框架 
阴疽证治理论的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5
《江西中医药》2019年第5期19-21,共3页陶芬芬 赵厚睿 
结合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现状,通过梳理阴疽类的文献及其治疗方药在临床拓展运用的报道,得知阴疽与恶性肿瘤存在密切关系。发现部分恶性肿瘤从阴疽的角度思考有着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将有利于提高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阴疽 恶性肿瘤 证治理论 
痰瘀互结证治理论源流考被引量:74
《中医杂志》2015年第10期811-815,共5页卢红蓉 杜松 胡镜清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4CB542903)
痰瘀互结证治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其中虽没有提出痰瘀互结之名,但有"汁沫与血相摶"等痰瘀互结的论述;东汉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痰饮""瘀血"之名,自此,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入新的发展期;隋、唐、宋不同时期医家对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行了...
关键词:痰瘀互结证 源流 痰浊 瘀血 
杨士瀛消渴及痢疾证治理论阐微被引量:3
《现代中医药》2014年第6期46-48,共3页何伟 
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团队建设项目(2009FY120301)
杨士瀛,字登父,号仁斋,南宋时期著名民间医家,其学博冠汉唐金元,并能知常达变,融会贯通,于内伤杂病证治多有创见。虽然发展至宋代,消渴及痢疾证治理论已至臻成熟完善,但杨士瀛仍能于发病机制及用药服法等,阐微发幽,独具特色,对其进行深...
关键词:杨士瀛 消渴 痢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