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上神

作品数:106被引量:403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赵法生李保平杨翰卿杨庆中李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非洲传统宗教的至上神崇拜及其特点
《中国非洲学刊》2022年第1期40-58,144,145,共21页周海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非洲传统宗教的历史传承与当代革新研究”(批准号:21BZJ056)的阶段性成果;嘉兴学院科研启动费项目“非洲传统宗教的至上神崇拜及其特点研究”的最终成果。
传统宗教的至上神崇拜是非洲宇宙观和生命观的核心,然而在很长时期内却被持欧洲中心论的学者视为外来文明的产物,并被溯源至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一神崇拜。驳斥这种文化霸权主义的学者认为,早在希伯来人、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的信仰体系诞...
关键词:非洲传统宗教 至上神崇拜 一神崇拜 多神崇拜 
道教对先秦“混沌”意象的接受与改造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22年第1期29-34,共6页刘湘兰 萨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传记文体的发展与文史观念之演变”(20BZWO78)阶段性成果。
早期道教选择性地接受了先秦时期的混沌意象,将其改造成道教的至上神。《山海经》中的浑敦;《庄子》是为“中央之帝”的浑沌及浑沌氏之术;加上《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一内涵极度宏大的宇宙生成论,使道教徒对之借鉴、思考的同时...
关键词:宇宙生成论 早期道教 《老子》 至上神 内丹术 《山海经》 浑沌 具象化 
天人视域下商周之“帝”的来源与演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145-153,共9页刘光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史书中帝王降生神异叙事研究”(17XZS013)。
“帝”在商周的不同演进,本质上是天人关系的体现。作为华夏族群的共同信仰,“帝”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女性生殖崇拜,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母和死生之门3种信仰观念的层累汇聚,为不受人力所控的超自然力的象征。在天人争竞的过程中,“...
关键词: 至上神 天人关系 功利主义 道义主义 
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生成机制研究概论
《中国美学》2020年第1期3-12,共10页廖雨声 
邹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生成机制研究”(13AZX025)结项成果的序言部分
原始宗教影响着古代审美意识的生成。从原始宗教把握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生成,关键在于把握中国古代宗教独特的发展轨迹,以及这个发展轨迹所折射的人性结构状态的变化。殷周时期的至上神代表着理性发展的最高形态,意味着道与德的结合。...
关键词:原始宗教 至上神 审美机制 
侗族原始至上神信仰与显圣景观研究——以神显萨岁山为个案被引量:1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6年第2期142-149,共8页赵巧艳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侗族村落空间优化与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研究”(14BMZ100);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2013-2016)
侗族在西南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山地族群,其构建在信仰基础上的观念体系和社会制度特色鲜明,突出表现在对原始至上神——萨岁、及其信仰源区——萨岁山的崇拜上。萨岁山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显圣景观表征了萨岁和萨岁山在侗族生活世界...
关键词:侗族 萨岁山 原始至上神 显圣景观 神显 
论汉画像“太一”信仰的图文表现——兼论汉代至高神的出场与退隐
《中国美术研究》2016年第3期4-12,共9页董雨莹 朱存明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汉学大系》编纂及海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4ZDB029)阶段性成果
陕西省定边、靖边出土两幅汉代壁画,画上有“太一坐”三个字。根据历史记载与新出土的文献资料和图像资料,可以对汉代“太一”信仰的图文关系的表现进行研究。两幅壁画,为汉代的“太一”信仰提供了铁证。“太一坐”的图像对“太一”信...
关键词:汉画像 太一 信仰 至上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