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机制

作品数:2225被引量:9978H指数:3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吴移谋廖万清陈金富陈文列戚中田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免疫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流行病学与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现代预防医学》2025年第6期961-966,976,共7页李旦 于学杰 周传敏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4AFB10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470155,82302523);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H2023206290);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2024KF002);职业危害识别与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金(OHIC2023G07)。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是一种高致病性的蜱传布尼亚病毒,能够引发严重的病毒性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其病死率最高可达30%。SFTSV于2010年首次被发现,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亦可经病人或染病的猫犬等传播给人...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流行病 免疫逃逸 致病机制 
口蹄疫病毒在宿主细胞增殖及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2025年第3期1250-1262,共13页李海洋 高永宇 李翰文 冯宏盛 鲜钰涵 杨思宇 桑辰君 曹玉蝶 唐越 李子彬 高凤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猪口蹄疫病毒流行毒株VP1蛋白自然递呈CTL表位的分离及功能研究(32273022);大连大学创新团队项目(202011015)。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类偶蹄类动物感染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给全球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FMDV) 增殖 免疫逃逸 致病机制 
免疫出生缺陷的真菌易感机制及新型抗真菌治疗
《临床医学进展》2025年第1期2307-2316,共10页陈香霓 张志勇 
免疫出生缺陷(IEI)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以免疫系统结构或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IEI对真菌易感且感染较重,已成为该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传统抗真菌药物存在毒副作用明显及耐药问题,导致IEI患者抗真菌治疗困难。探...
关键词:免疫出生缺陷 真菌 致病机制 新型抗真菌治疗 
猪肠道冠状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学报》2024年第12期2667-2672,共6页谷九龙 黄石磊 尹艳玲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资助项目(KJQN202303516);重庆市万州区博士直通车科研资助项目(wzstc20230417);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资助项目(KJQN202203513);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点科研资助项目(cqsx2021001)。
猪肠道冠状病毒(SeCoVs)是导致新生仔猪急性致死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主要包括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TGEV和PEDV已在猪群中传播长达几十年而...
关键词:猪肠道冠状病毒 致病机制 入侵机制 免疫逃逸 
PCV3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今日畜牧兽医》2024年第11期65-67,共3页陈荣杰 闫佳慧 蒋吕鹏 赵一凡 杨丽蓉 刘东旭 
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S202411439024);吉林省教育厅项目(JJKH20240509KJ)。
猪圆环病病毒3(PCV3)是一种新兴的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感染了多种动物,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对于PCV3致病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该病毒的传播途径、感染过程和导致疾病的原因,为防治PCV3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PCV3 致病机制 免疫逃避 
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猪免疫抑制的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2024年第10期72-77,共6页岳锋 周娟娟 夏黎明 王华泽 潘耀谦 吉川尧 王选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02216);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20GGJS249);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42102110022)。
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使机体免疫力降低,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案,疫苗免疫仍是主要的防控途径。因此,开展猪瘟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免疫学致病机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猪瘟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免疫抑制 致病机制 
坦布苏病毒分子致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中国家禽》2024年第10期152-157,共6页陈玉明 崔德福 白小飞 乔仕承 侯世豪 周子彻 王跃扬 刘永相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21402005)。
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感染可引起鸭的急性传染病,导致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的损伤,该病毒的广泛传播给我国养鸭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TMUV除感染鸭外,还可以感染鹅、鸡等禽类,对我国养禽业有较大威胁。文章综述了TMUV与天然免...
关键词:坦布苏病毒 分子致病机制 天然免疫 细胞凋亡 自噬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非洲猪瘟的致病机制及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2
《饲料工业》2024年第17期131-137,共7页孙申菊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也是我国重点防范...
关键词:非洲猪瘟病毒 病原学 致病机制 天然免疫应答 疫苗 
人布鲁氏菌病致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微生物学通报》2024年第8期2809-2818,共10页宫伟 葛晶雪 尹世辉 李梦奇 周澳 邢智锋 孙巍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20221212071181)。
人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兼性细胞内病原体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人常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食用动物产品而获得感染。布鲁氏菌病因其临床表现不特异,治疗不及时易转为慢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了解...
关键词: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病 免疫系统 治疗 
EB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机制
《病毒学报》2024年第4期887-896,共10页刘军 邓世明 刘铁陵 何顺芬 唐洪 卢蓉蓉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DNA病毒,EB病毒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常见,人群普遍易感,在我国主要影响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该病毒可以通过潜伏感染的形式贮存于记忆性B细胞中,逃避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使机体处于终身携带病毒状态。E...
关键词:EB病毒 免疫逃逸 致病机制 癌症诱导 淋巴瘤 上皮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