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微生物

作品数:1376被引量:3171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格王君玮陈昌福沈海源赵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锦奥华荣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家庭医学(上半月)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给闺房之乐“加保” 防范性传播疾病
《家庭医学(上半月)》2023年第5期61-61,共1页王淼 
由于现代社会的开放性,有些夫妻担心因房事而受到性传播感染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一般又难以启齿询问。其实,只要了解有关性传播感染与疾病的防范与检测途径,夫妻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又可享有闺房之乐。性传播感染vs性传染病首先要了解性...
关键词:性传播感染 性传播疾病 人体结构 致病微生物 性病 之乐 性传染病 房事 
春日巧调养 保护呼吸道
《家庭医学(上半月)》2023年第3期30-31,共2页胡献国 
春季气候温暖,万物生发,最适宜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若能注重健康调养,可有效保护呼吸道,预防病害侵袭。冷水锻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洗脸各1次,或将脸、鼻浸水中反复2~3次。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 微生物繁殖 血液循环 春季气候 致病微生物 鼻黏膜 预防病害 保护 
小儿发烧为什么要扎手指验血
《家庭医学(上半月)》2021年第8期63-63,共1页黎淑贞 
黑龙江黑河读者资某来电说:我发现许多孩子发烧感冒去医院看病,医生都要求进行"扎手指"验血,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资某读者: "扎手指"验血是进行血常规化验的步骤.不能小看血常规化验对感冒用药的指导意义,导致孩子感冒的致病微生物主要...
关键词:血常规化验 血常规检验 早期表现 致病微生物 血常规检查 感冒 支原体 抗生素 
常用消毒方法你知道多少被引量:3
《家庭医学(上半月)》2021年第4期36-37,共2页曾莉 
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消毒。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能减少致病微生物对我们造成的伤害,使我们少生病。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是使用化学消毒药物作用在病原体或是微生物上,改变其蛋白质性质,使其失去正常功能...
关键词:化学消毒法 含氯消毒剂 煮沸消毒 物理消毒 蒸汽消毒 微波消毒 消毒药物 致病微生物 
鼻部养生保健法
《家庭医学(上半月)》2020年第11期48-49,共2页郭旭光 
我们日常所说的"鼻子",是指脸部正面所看到的鼻子部分,医学上称为"外鼻",中医则称为"明堂",是肺的外窍。鼻子作为人体与空气"打交道"的第一道关口,外与自然界相通,内与肺部相连,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尘及各种脏物侵入的第一道防线。《...
关键词:第一道防线 致病微生物 《内经》 
警惕“病从手入”
《家庭医学(上半月)》2020年第5期35-35,共1页孙清廉 
人体直接接触外界而又防护最差的大概就是双手了。所以,手也最容易受到各种污染。有人研究发现,一只比较"干净"的手,像手指盖大小的一块地方可有3 200多个细菌,而一只脏手上带有的细菌则可达4万~40万个,甚至会带有破伤风等致病性极强、...
关键词:致病微生物 破伤风 致死率 致病性 万个 直接接触 细菌 
白细胞计数增多就是感染吗
《家庭医学(上半月)》2018年第6期62-62,共1页夏乐敏 
网站读者Baby留言说:血常规单子显示白细胞计数增多,说明有感染吗? 答Baby读者:白细胞又称白血球,它能够吞噬和分解体内坏死组织和外来的致病微生物,构成机体的一道防御屏障,是血液中的“安全卫士”。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 感染 致病微生物 坏死组织 防御屏障 血常规 白血球 读者 
宝宝发烧咳嗽,别漏掉了“真凶”支原体
《家庭医学(上半月)》2018年第2期14-15,共2页兰政文 
支原体是致病微生物中的一种,其个头小于细菌而大于病毒。如果将细菌喻为西瓜,病毒喻为芝麻,那么支原体就相当于大枣了。
关键词:支原体 咳嗽 发烧 致病微生物 病毒 细菌 
男性也有性交痛
《家庭医学(上半月)》2008年第6期21-21,共1页沈海源 
一般来说,在夫妻性生活中,男性性交痛的发生率比女性要低得多,可以分为三类:1.阴茎头痛和包皮痛:是男性性交痛中较多见的现象。主要原因是:(1)包皮位于阴茎的远端,容易受到衣物和外界物体刺激受伤,导致细菌感染发炎,发生性...
关键词:性交痛 男性 夫妻性生活 致病微生物 包皮炎 细菌感染 发生性 出生时 
减肥与不孕症(下)
《家庭医学(上半月)》2008年第2期20-20,共1页沈海源 
营养不良多病造成不孕 1.人的身体表面、口腔、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和生活环境里,存在许多致病微生物。在一般情况下,人之所以不被感染并能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是因为体内具有多种免疫抗体。脂肪、胆固醇和糖,为细胞合成免疫抗...
关键词:不孕症 减肥者 蛋白质含量 免疫抗体 细胞合成 致病微生物 营养不良 呼吸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