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毒

作品数:417被引量:2304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于红霞唐学玺张效伟李永祺徐立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海洋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海洋微塑料来源、分布及生态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8
《海洋科学》2020年第7期79-85,共7页王江涛 赵婷 谭丽菊 黄文秋 朱晓琳 赵卫红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407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6078);山东省基金(ZR2018MD016)。
微塑料广泛分布于世界范围内的大洋和近海海域。作为新兴的污染物,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环境威胁巨大。微塑料可以直接或间接被海洋动物摄入,导致其生长减缓或停滞、繁殖被抑制、寿命减短、进食量降低、耗氧量以及酶活性改变。微塑料与海洋...
关键词:微塑料 污染 生态效应 致毒机制 
人工纳米材料对海洋微藻的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海洋科学》2017年第6期134-143,共10页陈晓华 张偲 谭丽菊 王江涛 
近岸海域微纳米颗粒的生物生态效应评估技术及示范应用(201505034);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GASI-03-01-02-01)~~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人工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与使用,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工纳米材料进入到水环境中,其毒性效应及对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日趋严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人工纳米材料对海洋...
关键词:人工纳米材料 海洋微藻 毒性效应 致毒机理 
酞酸酯对龙须菜的生态毒理研究被引量:7
《海洋科学》2006年第6期46-50,共5页吴志辉 杨宇峰 聂湘平 李桂英 李凯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7304640471118);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OGL-200306);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2GB412405)
研究了酞酸酯类化合物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生长的影响以及酞酸酯在龙须菜体内的积累状况。结果表明,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酯二异辛酯(DEHP)4种...
关键词:酞酸酯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致毒效应 积累 
维生素C、E对镉致毒后中华绒螯蟹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海洋科学》2006年第1期39-43,共5页刘晓玲 周忠良 陈立侨 艾春香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资助项目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VC),维生素E(VE)探讨其对镉致毒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Px)活性...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Vc VE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铜和镉对小球藻硝酸盐还原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海洋科学》2000年第11期6-8,共3页赵素达 朱松龄 吴以平 董树刚 
关键词:小球藻 硝酸盐还原酶 污染   致毒机理 
低浓度Zn对中国对虾的亚急性致毒效应被引量:4
《海洋科学》1991年第2期7-9,共3页刘发义 梁德海 孙凤 
Ⅰ. 材料和方法 Ⅰ.1 饲养试验 实验用对虾于1987年8月上旬取自青岛市黄岛对虾养殖场,平均体长为6.5cm(范围为5.3~7.4cm),平均体重3.5g。对虾运回经过几天暂养后,分成3组,每组50尾,分别移入含Zn:0.1、0.5和1.
关键词: 浓度 中国对虾 亚急性致毒  
汞、砷、铬、苯酚对东方对虾幼体急性致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海洋科学》1990年第3期51-53,共3页陈碧鹃 陈民山 
通过实验室内的短期实验评价了砷、汞、铬、苯酚对东方对虾溞状幼体和糠虾幼体的毒性分别给出了各毒性对不同对虾幼体的96h LC_(50)。
关键词:   苯酚 对虾 幼体 致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