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关系学

作品数:26被引量:8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逸舟赵雪波秦亚青李爱华卢凌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国际关系研究》《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经济与政治》《山东工会论坛》更多>>
相关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国际关系学发展中的代际变迁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4年第4期128-136,158,共10页任晓 
学科发展有赖于学者间的代际传承,国际关系学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代际变迁因此尤为值得关注。中国国际关系学发展的历史中先后出现了五代学人,他们前后接续,构成了国际关系学在中国的一部发展史。他们的经历和业绩,是一部浓缩的学科历史...
关键词:国际关系学 代际变迁 五代学人 中国学派 
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三次历史转向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6期103-104,共2页张畅 赵雪波 
任何学科、学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其存在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任何学科、学术的发展都是历史发展大体系中的一环。如果我们在研究中国国际关系学科史的时候,能够把中国国际关系学放人中国历史进程的总框架中,把它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总进...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历史 中国历史进程 总框架 学术 
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三次历史转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57-164,共8页张畅 赵雪波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2AZZ004);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CDCA23135);北京市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项目(XXSZ2023ZC07);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社科项目(AMRC2021-8);中国传媒大学校级社科项目(AMRC2023-8)。
中国国际关系学创立于旧中国,但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中国国际关系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第一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的特征是以“国际共运史”为主流;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第二次历史转向,...
关键词:中国国际关系学 历史转向 国际共运史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 
新时代中国国际关系学发展的内生动力、学术基础与学科框架被引量:2
《国际观察》2023年第2期22-41,共20页徐进 
国际关系学要想在中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实现从“国际关系学在中国”到“新时代中国国际关系学”的转型,就必须找到学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学术基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国际主客观因素叠加生成了复杂的现实问题,产生了迫切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中国国际关系学 内生动力 核心主题 知识来源 学科框架 
推荐书目
《国际政治科学》2022年第3期186-187,共2页
《中国国际关系学史》,商务印书馆,2022年7月。作者:任晓,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一个学科,需要写出自己的历史,才能明了从哪里来,去往何方。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人写出过中国国际关系学(IR)的学术史,这...
关键词:中国国际关系学 推荐书目 中国外交研究 商务印书馆 学术史 复旦大学 
中国有国际关系理论吗?——“中国学派”的理想与现实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21年第1期29-33,共5页赵赫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围绕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引发争鸣的主因,一方面是原创理论缺失带来的焦虑,且没有随着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大量引进和借鉴而缓解;另一方面是中国学者理论自觉阶段性成长的体...
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国际关系学 理想与现实 学科建设 理论自觉 理论探索 学派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国际关系学的演进--基于长时段的知识社会学考察被引量:4
《国际政治研究》2020年第6期9-35,5,共28页赵思洋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近代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8CGJ035)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国际关系学的形成与发展是近代中国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下社会与知识转型的产物。伴随着国际关系学在中国的学科化与社会科学化,20世纪30年代后中国国际关系学出现了世界主义、国家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种理论话语,...
关键词:国际政治理论 国际关系学 学科史 理论史 知识社会学 民国时期 
探索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多维向度:科学、人文与艺术被引量:4
《国际观察》2020年第5期1-32,共32页王逸舟 严展宇 
中国国际关系学在取得不断进步的同时,仍需警惕缺少方向感、不同知识间通约对话不足和创造性缺失等一系列短板。对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而言,探索多维向度的学科发展道路是当前的迫切需要。科学向度、人文向度和艺术向度的学科探索,不仅...
关键词:中国国际关系学 国际关系研究 科学 人文 艺术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价值与实践意义被引量:8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年第9期6-11,共6页秦亚青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使人类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再次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实践意义。外交学院原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秦亚青在本期特稿《人类命运...
关键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外交学院 中国国际关系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秩序观 实践取向 人类的命运 秦亚青 
回应中国学者对《全球转型》的讨论被引量:1
《国际关系研究》2020年第4期99-108,M0009,共11页巴里·布赞 乔治·劳森 
本文是对参与本专题讨论的中国学者观点的回应。我们认为,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或者认为两者是融合的这样的分析视角是错误和有害的。现代性是一系列概念和实践的集合,它们挑战了世界上包括西方世界中的社会在内的"所有"社会。空间...
关键词:现代化 西方化 中国国际关系学 冲突式深度多元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