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作品数:19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姜喜咏余满晖姚蕾赵剑英周嘉昕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江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江西社会科学》《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边疆经济与文化》更多>>
相关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双向融合是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必然取向
《学术界》2014年第5期237-237,共1页
苏星鸿撰文《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方法论思考》指出,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构建过程中,中国视野和世界视野的双向融合是必然取向。没有前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形态构建就失去了根基;没有后者,中国化马克思主...
关键词:双向融合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展现状 
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方法论思考——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研究被引量:1
《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12-17,共6页苏星鸿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研究"(批号为12BKS068)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际运用,它是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科学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层面上思考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意味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基本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方法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构建的原则与途径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32-37,共6页史云波 姚蕾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3JD71000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源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反映时代特征,又引领时代发展。实践内容改变了,时代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也应随之有所创新。哲学形态的发展与演变有其自身内在的逻辑与规律。建构中国...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形态 原则 途径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内涵与特征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第12期57-59,共3页姚蕾 
随着"国情"和"世情"的转变,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一个不可避免又亟待解决的课题。毛泽东哲学是第一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为构建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提供了借鉴和指导,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构建中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哲学 内涵 特征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几个基本问题被引量: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2-17,共6页姜喜咏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基本内涵及方法问题"([2010]2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发展史论"(CYY12021)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需要追问的基本问题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合法性"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与"历史形态"之间的关系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具有存在性内涵和历史性内...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哲学新形态 基本特征 “合法性”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元哲学观念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S3期246-246,共1页姜喜咏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基本内涵及方法问题>([2010]20)的成果之一;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发展史论>(CYY12021)的成果之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意味着哲学观念的深刻变革—不仅仅是研究范式的转换。文章认为,只有从"元"哲学角度即哲学一般的角度、以真正哲学的方式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内涵进行充分阐释,才可能厘清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形态 元哲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两大路径及方法——在“规范”与“描述”之间保持张力和平衡被引量:3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26-33,共8页姜善咏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020)
"规范"与"描述"对当代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作为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其建构具有基本的规范性,需要对其进行合理限度的规范的"定义"、"解释"和"论证"。在规范的限度之外,正是具体生动的描述的"...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规范” “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学术意义--在“规范”与“描述”之间保持张力和平衡
《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33-37,共5页姜喜咏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基本内涵及方法问题”(项目编号:2010[020])的阶段性成果
"规范"与"描述"对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作为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其建构具有基本的规范性,需要对其进行合理限度的规范的"定义"、"解释"和"论证"。在规范的限度之外,正是具体生动的描述...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规范” “描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学术意义——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保持张力与平衡被引量:3
《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111-116,共6页姜喜咏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02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的学理目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描述、阐释和建构。运用"问—答"模式解此疑难往往遮蔽或平面化了其实质性哲学意义,抽离了哲学的本体而解构...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实质性”建构的三个基本面被引量:1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94-99,共6页姜喜咏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基本内涵及方法问题([2010]20)
当前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讨论中,有"实质性"建构与"话语性"建构两种不同的观点和倾向。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不仅仅是一个新概念和原则性的目标倡导,不能仅仅是一种"话语性"建构,根本目标还在于"实质性"的...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实质性建构 话语性建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革命哲学 建设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