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法

作品数:114被引量:546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秦天宝常纪文屈振辉王灿发彭峰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双重社会转型下中国环境法的挑战与因应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5期52-53,共2页秦天宝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往往意味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利益结构的重组、社会制度(体制)的变迁、不同社会力量的竞争加剧与价值观的多元化等。与西方发达国家大致上呈现的阶梯式发展不同,中国处于一种双重社会转型期。中国的社会...
关键词:中国环境法 阶梯式发展 时空背景 社会转型 特定性 多元化 竞争加剧 价值观 
双重社会转型下中国环境法的挑战与因应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8期125-126,共2页秦天宝 
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转型是递进式、顺延式发生的。相应地,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串联的、分明的,环境法亦呈现出从损害防止到风险预防的代际式发展特征。与西方发达国家大致上呈现的阶梯式发展不同,中国处于一种双重社会转型期。这种双...
关键词:风险预防 中国环境法 阶梯式发展 后工业社会 环境立法 社会转型 污染控制 后现代性 
双重社会转型下中国环境法的挑战与因应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7期115-117,共3页秦天宝 
与西方发达国家大致上呈现的阶梯式发展不同,中国处于一种双重社会转型期。这种双重社会转型期表现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多重面向并存,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多元属性交织。强调损害防止(以污染控制为主)的现代性和强调风...
关键词:中国环境法 环境立法 阶梯式发展 风险预防 后工业社会 因时制宜 污染控制 不同步性 
建构中国自主的环境法学知识体系语境下中国环境法价值论
《荆楚法学》2024年第3期4-15,共12页刘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双碳’目标下环境司法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3AFX021)的阶段性成果。
提炼环境法价值,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环境法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应当在剖析中国环境法与传统法律的源流关系、与西方国家环境法的异同关系的基础上,厘清与归纳中国环境法的价值体系,具体包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目的性价值,以传...
关键词:中国自主的环境法学知识体系 法律价值 环境法价值 
双重社会转型下中国环境法的挑战与因应被引量:10
《中国法学》2024年第2期126-143,共18页秦天宝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生态文明领域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研究”(项目批准号:23JJD82001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贯穿于工业化与后工业化双重社会转型中,虽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传统环境问题与现代风险性环境问题却交织并存,给处于这一历史阶段的环境法带来了诸多挑战。究其根本,...
关键词:双重社会转型 风险社会 环境法 差异性一体化 央地关系 
中国环境法法典化框架体系问题研究被引量:2
《法律适用》2023年第12期174-180,共7页廖夷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法律体系亟待完善。为此,本文从现实需求出发,探讨中国环境法法典化框架体系的构建,并参照其他国家经验,提出了我国环境法法典化的基本框架建议。本文旨在为中国环境法典化提供理论支持和...
关键词:法典化 法典形式 法典结构 法典框架 环境法法典 
中国环境法学的社会理论进路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4期73-74,共2页秦天宝 
作为社科法学的智识来源之一,社会理论得以介人环境法学的契机在于环境法教义学的不完全自足:一定程度地依赖其他部门法教义学,具有较为鲜明的跨域性和非自决性。此外,从领域法的角度观察,环境法的调整对象较为杂,环境法律规范的塑造逻...
关键词:法教义学 社科法学 法治实践 环境法学 调整对象 环境法律规范 理论进路 
中国环境法学的社会理论进路:学源、功能与场域被引量:8
《法学》2023年第5期159-178,共20页秦天宝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整体系统观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规制研究”(19ZDA16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环境法学的跨域性和非自决性决定了其研究进路除了内部视角,也需要从社会层面观察环境法律现象的外部视角,这使社会理论介入环境法学有了可能。社会理论古典大师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联系的经典论断揭示了环境...
关键词:环境法学 社会理论 法教义学 
中国环境法预防原则的实质阐释被引量:16
《清华法学》2022年第5期163-176,共14页刘明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长江经济带的跨域污染防治问题及应对研究”(21BFX140)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碳中和法律规制机制研究”(2242022S20030)资助。
伴随环境法典编纂进入立法进程,预防原则迫切需要实现体系化。《环境保护法》第5条预防原则存在象征立法问题,造成环境法理论上的不同观点并存,这种模糊状态与体系化需求形成反差,需要通过解释来对其进行完善。预防原则的实质阐释可从...
关键词:象征性立法 双重预防 实质阐释 阐释效应 
“适度法典化”是环境法典编纂的合理选择
《法学文摘》2022年第2期62-64,共3页吕忠梅 
关于中国环境法体系化的方案,各方面一致的共识是选择法典编纂模式。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明确提出:“研究启动环境法典、教育法典、行政基本法典等条件成熟的行政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这表明了立法机关对法典化模式...
关键词:法典编纂 中国环境法 环境法典 法典化 立法领域 立法机关 体系化 条件成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