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

作品数:362被引量:26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王泽应江畅付长珍王小锡罗国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式现代化助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基于唐凯麟“实践的人是伦理学的逻辑起点”思想的思考被引量:1
《云梦学刊》2023年第3期49-55,共7页龚天平 彭杨兰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偏好理论与美好生活实现的伦理学研究”(21BZX023)。
唐凯麟曾在《论伦理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说:“现代伦理学要真正成为一门科学的关于道德的价值科学,要真正能够根据人类道德生活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科学地阐明道德在人的发展和精神完善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人的发展和精神完善的道德...
关键词:唐凯麟 现代伦理学 实践的人 人类道德 道德机制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伦理学 道德目标 
伦理学应大力弘扬中国道德精神被引量:3
《伦理学研究》2021年第4期6-8,共3页江畅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及其实践研究”(20ZDA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奋斗幸福观的理论内涵及当代价值研究”(19JD710052)
习近平同志5月9日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中国精神内涵十分丰富...
关键词:《文史哲》 道德精神 全体编辑人员 中国伦理学 历史和现实 新的时代条件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中国伦理学现代转换的百年历史审思被引量:2
《社会科学战线》2021年第2期1-15,281,共16页江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A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ZX121);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项目。
20世纪初,中国伦理学开启了从传统到现代转换的进程,其间经历了从坚守传统转向就教于西方、后转向就教于苏联、再转向就教于西方、最后又回头就教于中国传统的四次转向,从而走向繁荣和强大。经过百余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国伦...
关键词:中国伦理学 现代转换 历史审思 学科性质 时代精神 
“中国伦理学”的三种意义之辨析——兼论当代中国特色伦理学构建被引量:6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19-29,196,共12页江畅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BZX12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及其现代转换”(项目编号:18FZX050);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峰学科建设计划项目
"中国伦理学"有三种不同的意义,重写或构建当代中国伦理学需要弄清楚是在哪种意义上进行构建。我们要构建的并不是在中国产生的伦理学,也不是仅仅适用于中国的伦理学,而是当代中国特色伦理学。构建当代中国特色伦理学才能体现伦理学的...
关键词:中国伦理学 中国特色伦理学 西方伦理学 
探寻中国伦理学的精神“原乡”——“情”的概念史重访被引量:10
《道德与文明》2019年第5期44-50,共7页付长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8BZX106)
做中国伦理学,只有扎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与当代社会生活,打通观念世界与生活世界,才是促成中国伦理思想创发的"源头活水";只有运用新的理念和问题框架对传统伦理话语进行理解和呈现,并在当代伦理学的理论光谱中加以辨析,才能书...
关键词:做中国伦理学 书写范式 知识体系 厚概念(thick concept)  
“内在超越”:宗教性的,还是批判性的?——访罗哲海教授被引量:1
《哲学动态》2019年第5期124-128,共5页韩振华 黄越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90年以来西方儒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理论回应”(16ZXB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船山学的跨文化发展与当代建构研究”(17BZX049)的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6JT001、2016QZ004)
罗哲海(Heiner Roetz),著名德国汉学家,德国波鸿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伦理学、中国宗教史、中国儒学史等。出版的专著有:《古代中国的人与自然》( Mensch und Natur im Alten China ,1984)、《轴心时期的中国伦理学》( Die...
关键词:内在超越 宗教性 批判性 中国伦理学 BEYOND 古代中国 东亚研究 人与自然 
当代中国伦理学构建的人学维度——关于“再写中国伦理学”的一种可能性进路被引量: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3-10,169,共9页李建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项目编号:16ZDA103)
重塑或构建中的当代中国伦理学向人学的回归,是伦理学研究或道德哲学研究的内在要求。伦理学与人学在研究内容上的部分一致,既使前者向后者的回归成为可能,又使后者对前者的进步产生巨大推动力。人作为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双重性存在以及...
关键词:伦理学 人学 理想主义 自然主义 复合型伦理 
何谓“做中国伦理学”?——兼论海德格尔为何“不做伦理学”被引量: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11-17,169-170,共8页邓安庆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研究"(项目编号:12ZD122)
"做中国哲学"这一提法本身所担忧或反抗的乃是"述而不作"的"哲学史叙事",即在历史性的知识叙述中迷失普遍的哲学之思。因此,它是一种从超越历史性、地域性知识叙述而向真正哲学性提升的要求,这一要求本身不是反抗哲学的世界性,相反却是...
关键词:做哲学 做中国伦理学 第一哲学 
回到“道德生活”:当代伦理学研究的主题变奏被引量:3
《道德与文明》2018年第4期119-123,共5页赵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ZX017); 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2011协同创新中心”.
当代伦理学研究呈现越来越明显的经验趋向,这一趋向的实质可以概括为回到"道德生活",以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为理论建构的基石。它肇始于美德伦理学对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批判,兴盛于后现代伦理学,并在当代多元社会现实中继续深化,逐渐形...
关键词:道德生活 经验趋向 当代伦理学 中国伦理学 全球本土化 
罗国杰的伦理思想研究科学范式述论——兼议中国伦理学的建设与发展
《道德与文明》2016年第3期8-12,共5页钱广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X020)
罗国杰开展伦理思想研究已经形成了科学范式,这可以从积极推动伦理学科学共同体建设、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恪守合乎中国道德国情的话语体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他的学术人生和治学精神具有示范意义,值得中国伦理学界传承...
关键词:罗国杰 科学范式 中国伦理学 历史唯物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