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史

作品数:95被引量:18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徐良高李学勤李锐乔治忠马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内藤湖南《中国上古史》的“中学”渊源
《安徽史学》2025年第2期87-95,共9页汤莹 李长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20世纪中国史学通史》(17ZDA196)”的阶段性成果。
内藤湖南是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国上古史》则是其构建中国史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往学界已指出,此书的东汉部分受赵翼史学的影响。但其实内藤在此书中还大量借鉴了顾炎武、王夫之、崔述、夏曾佑、罗振玉、王国维等中...
关键词:内藤湖南 《中国上古史》 中学渊源 日本中国学 
新出文献与中国上古史诗三种形态及其主题
《北方论丛》2025年第2期27-39,共13页张树国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简帛书写与上古文学经典关系研究”(22BZW051);赵敏俐先生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华文明与早期书写”(2023RW002)子项目“中华上古文明与简帛书写”阶段性成果。
中国上古史诗包括吟诵史诗、舞蹈史诗、壁画史诗三种形态,吟诵史诗主要包括《诗经·大雅》中《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五首史诗,是宗教祭仪中的叙事部分;舞蹈史诗包括《商颂》五篇及《周大武乐章》;壁画史诗为屈原《天问...
关键词:新出文献 中国上古史诗 三种形态 受命 
中国上古史官体制的前缘和演化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2期67-68,共2页乔治忠 
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史官的建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古籍中有所谓“黄帝之世,始立史官,仓颉、沮诵居其职”的记述,这当然是渺范无凭的传说,不可信从。但是,在中国史学界关于史官和史学产生问题的错误论述,却依然五花八门,颇为流行,例如...
关键词:中国古代史学 中国上古史 史官 中国史学界 黄帝 
从“作册”到“内史”--中国上古史官体制的前缘和演化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5-17,共13页乔治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3年度重大项目“新编中国史学史”(23VLS022)阶段性成果。
中国上古史官职能的演变,与“作册”之关系甚大,据日本学者白川静考证,“册”,最初是养护祭祀牺牲之畜的牢圈栅栏,随后将这种养护状况向君主汇报和向神灵祝告的簿书也称为“册”。“作册”官职,源于养护牺牲兽类的人员,他们需要撰写相...
关键词:作册 内史 甲骨文 金文 
《剑桥中国上古史》内外的中国古史史料之争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4年第4期91-100,157,共11页张淑一 
《剑桥中国上古史》有关中国古史史料的看法引起中西学术界颇多争论,争论表面上是关于古史史料证史能力的分歧,深层内涵则是是否承认中国传统古史系统。争论涉及学理与文化立场两个层面,学理层面包括如何看待史料考辨、采用何种方法进...
关键词:《剑桥中国上古史》 古史史料 学理 文化立场 自主知识体系 
古籍辨伪:19世纪《皇家亚洲学会会刊》的中国上古史知识生产
《华夏文化论坛》2024年第3期271-281,共11页周建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资助项目“中国文化典籍在英国皇家亚洲学会的传播研究(1823—1952)”(项目编号:23BZW101);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博士扶持项目“19世纪皇家亚洲学会的中国典籍传播研究”(FJ2023BF011)
19世纪下半叶欧洲汉学上古史研究的疑古辨伪思想渐成风气,对先秦两汉古籍发起质疑与挑战,否定中国上古历史的古老性与真实性。《皇家亚洲学会会刊》通过集中刊载具有代表性的疑古文章,成为当时汉学界中国上古史知识生产的见证者和参与...
关键词:《皇家亚洲学会会刊》 欧洲汉学 上古史 古籍辨伪 
陆懋德《中国上古史》讲稿述评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78-83,共6页邵华 陈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23XJC720004)。
陆懋德曾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高校主讲中国上古史课程,编有《中国上古史》讲稿。讲稿曾以油印本、铅印本形式流传,分上下两册,共十八章,叙述自史前社会至秦统一六国前的主要史事。通过对疑古史学思潮的反思,...
关键词:陆懋德 《中国上古史》 古器物证史 史料考订 
17—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的中国上古史研究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年第3期75-78,共4页李小依 
2023年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校级人文社科一般项目(D-KY202317)。
为研究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后的传教活动,从耶稣会传教士的中国上古史研究出发,首先探讨其研究中国上古史的目的和动力,其次对耶稣会传教士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最后结合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探讨其研究在此时代背景下所具备的欧洲人文色彩。
关键词:17—18世纪 耶稣会传教士 中国上古史 
“神话”“英雄”与夏曾佑中国上古史观的构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4年第1期221-231,共11页田甜 
夏曾佑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其古史观念受经学传统和“新史学”的双重影响。《最新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是烙有经学印迹的“新史学”著作,在上古史叙述中,夏曾佑专列“传疑时期”,吸收新学知识,将神话学引入上古历史,以进化史观对中国神...
关键词:夏曾佑 神话 上古史分期 进化论 
战国时期古史系统简论被引量:1
《史学集刊》2024年第3期4-8,共5页李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项目“新出简帛与战国古史系统研究”(19VJX006);北京师范大学“学术思想专题研究”(201904)的阶段性成果。
战国时期的古史系统,①可以分别从诸侯国和诸子两个方面进行考查,两者既有交集,也有差别。根据笔者的考察,周人的古史系统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到虞夏商周四代,再到炎黄古史系统的发展,此后诸侯与诸子竞相发展古史系统,但最终黄帝一元古史...
关键词:战国时期 古史重建 古史系统 疑古派 三皇五帝 中国上古史 剑及履及 传统文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