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美文化

作品数:88被引量:9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常新朱立元黄卫星何志钧宋音希更多>>
相关机构:鲁东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校舞蹈教育专业教学方法探究
《艺术教育》2025年第1期177-180,共4页任璐 
北京舞蹈学院院级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624108/006。
高校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从传统的“技能型高精尖”向新时期所需的“素质型高精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文章梳理了舞蹈教学方法的定义,提出“中国审美文化教学法”的方法论及其特性,并论述了针对舞蹈教育专业方向学生展开的教...
关键词:舞蹈教育专业:中国古典舞 中国审美文化教学法 身体文化观 
论中国画的“光影”哲学与视觉秩序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5期157-157,共1页王天乐 
20世纪以来,艺术史学界对于中国画的光影问题争论不休。作为中国审美文化中的重要范畴,“光影”有其自身的哲学逻辑与实践理路。回溯中国传统哲学审美中的光影意识,光影运用在汉魏之际就已出现,说明光影并未从中国传统艺术实践中脱离。
关键词:视觉秩序 光影运用 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画 中国审美文化 哲学逻辑 汉魏之际 
镜语、诗意、人生:从传统审美文化视角看《掬水月在手》
《四川戏剧》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任华龙 罗莹 
2023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新时期高职院校彝族学生美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ZWH23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电影《掬水月在手》以诗性的镜头语言和视听效果,为观众讲述了诗人叶嘉莹的诗意人生。“诗词”贯穿全片但又不是简单罗列,全片借景抒情,但又不是意象的简单堆叠,而是情景交融的呈现、现实与回忆的交响。这部文学纪录片以诗词讲诗人,融...
关键词:《掬水月在手》 中国审美文化 思想内涵 视听语言 叙事 
宋代开化寺壁画艺术的本土化表现
《中国书画》2022年第12期26-29,共4页韩岱伯 
佛教起源于印度,最初经西域传入中国。中国佛教壁画兴起之初体现强烈西域绘画的特点。受本士人文特征、时代美学的影响,佛教壁画艺术逐步发生本土化的转变,经过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审美文化渐进式影响,到了宋代,佛教壁画呈现鲜明本土...
关键词:中国审美文化 佛教壁画 人文特征 壁画艺术 本土化特征 开化寺 美学 隋唐时期 
中国审美文化在国产动漫电影中的体现——以动漫电影《姜子牙》为例被引量:1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139-143,共5页王梓旭 高宏媛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表达研究”(项目编号:17CC187)的阶段性成果;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内蒙古‘三少民族’非遗与新媒体艺术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NJSY19256)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们对于国产动画的探讨,除去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国产动漫电影制作优良获得赞誉外,更应该探讨每一部国产动漫电影所折射出背后的审美文化。说到动画电影中的审美文化的体现,这里不得不提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每一部宫崎骏动画电影中,都蕴...
关键词:审美文化 动画电影 《姜子牙》 
刀笔“写”出的艺术生命——华龙宝的雕塑创作及其他
《华人时刊》2020年第7期88-89,共2页马鸿增 
华龙宝的雕塑创作不仅坚持真、善、美的艺术理念,而且追求艺术表现的学术标准,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他用雕塑的刀笔"写"出了作品的艺术生命。庄子说"既雕既琢,复归于璞"。我以为这既可表明雕塑艺术的高品位,也提示了中国审美文化中特...
关键词:雕塑创作 以形写神 雕塑艺术 学术标准 中国审美文化 主体精神 客体对象 写生 
个体的诞生:晚明中国与西方近代个人之潮的殊异性蠡测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1期216-216,共1页妥建清 
晚明社会文人文化以唯美一颓废审美风格日益突破程朱儒家以“我们”优先的伦理秩序,显现出中国审美文化个性解放的曙光。相较于西方近代以人的理性为基础的个人主义理论,晚明文人文化所表现的个性解放则是以人之私欲为基础的非体系的言...
关键词:晚明社会 西方文艺复兴 晚明文人 伦理秩序 中国审美文化 个性解放 个人主义 文人文化 
从玉器看礼乐和中国审美文化的关系
《北方文学》2019年第24期192-193,共2页叶倍 
真正意义上的礼乐制度生长并繁荣与周朝,它统领全局,审美品格也在其影响下呈现出温润典雅的特征。玉器保留了几千年来的贵重,同时随着周人崇尚精神、品德文化特点的形成,又被赋予了新的高尚、典雅而完美的品格。
关键词:礼乐制度 比德于玉 审美文化 
20世纪初的海派京剧与公共空间的建构——兼论中国审美文化的现代转型
《广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6期160-165,共6页倪君 陈伟 
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重点学科项目(A-9103-17-065405)
20世纪初的海派京剧从新剧目、新剧场、新媒介三个层面,商业性、启蒙性两个维度完成了对“公共空间”的建构。海派京剧在建构公共空间的同时完成自身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这个转换基于上海开埠后的工商社会环境。经济基础决定上...
关键词:海派京剧 公共空间 审美现代性 转型 古典形态 现代形态 
瓷,中国审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
《视界观》2019年第1期96-97,共2页侯样祥 
英文世界以瓷器(china)命名中国(CHINA),而中文世界对此“未持异议”,体现的或许正是双方对瓷器之于世界文化意义的高度共识。
关键词:世界 文化走向 中国 审美 文化意义 瓷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