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研究

作品数:88被引量:17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涛曹顺庆郭明浩蒋原伦陈文新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德国汉学范式的“仿变”与“桥常”——以“中国文学史”研究为中心的讨论
《中国文化研究》2025年第1期88-102,共15页叶隽 
本文以德国汉学家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为中心,重点考察肖特的《中国文学纲要》、顾路柏与卫礼贤的双线路径、施寒微与顾彬的《中国文学史》工程等个案,同时也关注旁逸斜出的影响现象,其他中国文学史的撰作。最后讨论德国汉学建构过程中...
关键词:德国汉学 中国文学史 学术史 侨易学 
朱希祖与1920年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现代转型
《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第3期88-98,共11页沈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历史本质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建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BZW019。
自文学革命始,朱希祖的中国文学史研究开始由传统转向现代,具体表现为文学观念由泛至纯、文学史观由退化转为进化、文学史研究方法趋于科学化。然受制于文学革命的话语霸权,其现代纯文学观的建构未经严密充分的学理论证,对进化史观与实...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研究 现代转型 朱希祖 文学革命 
《元代文学通论》
《中国文学年鉴》2020年第1期1151-1153,共3页李雅静 
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元代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时段。元代文学具有多民族、多地域、多文体的特点,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独特风貌。自二十世纪以来,学界对元代文学的认识和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就。但从整体上看也存在一些局限,如元...
关键词:元代文学 元杂剧研究 中国文学史研究 多元一体 独特风貌 二十世纪以来 多文体 一枝独秀 
中国社会史论战视域下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以《读书杂志》刊载的相关文章为中心被引量:1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19-129,共11页王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生和演进研究(1920—1960)”(16CZW004)的阶段性成果。
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中国社会史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思想界占据中心。王礼锡、胡秋原编辑的《读书杂志》不仅是论战的主要阵地,而且倡导以唯物史观研究中国文学史。《读书杂志》第3卷第6期出版“社会学观中国文学史”特辑,其...
关键词:中国社会史论战 中国文学史研究 《读书杂志》 唯物史观 
郑振铎在文学统一观下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北方文学》2019年第29期284-285,共2页叶果 
在郑振铎的文学史研究中,世界性的视角一直是其不断探索并取得旁人所不及的成就的重要因素。他提出的“文学统一观”是以整体性的思路研究中国文学的一种尝试,在他所著的《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得到实践,在文学统一观的观照下...
关键词:郑振铎 文学统一观 文学史研究 
如何克服我国文学史研究中的虚无主义倾向被引量:1
《红旗文稿》2019年第3期32-34,共3页高希中 
在我国,虚无主义思潮滥觞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全盘西化论,并于20世纪80年代重新泛起,迄今依然在史学、文学、艺术等社会科学领域有所表现.中国文学史研究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科学的中国文学史研究既坚持了唯物史观,又坚守了...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20世纪80年代 社会科学领域 传统文化传承 价值判断 全盘西化论 
中国文学史研究中文化学方法论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51-65,共15页程国赋 
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中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打破学科界限,拓展研究视野,丰富文献的解释维度,具有重要价值。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导源于陈寅恪的"以诗证史",到20世纪80年代,程千帆和傅璇琮对科举与文学关系的研究标志着文化学研究方法的确立...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文化学 制度文化 出版文化 
试论战国秦汉文学研究中的惯例方法及其相关问题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9年第1期215-215,共1页徐建委 
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存在一些习惯性的做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惯例方法”,这些习惯做法渗透在很多论著之中,而不为研究者所自觉,对其适用性和有效性更是缺少清醒的反思。尤其是在战国秦汉文学研究领域,这些惯例方法极易造成许多整体性问题,...
关键词:文学研究 战国秦汉 惯例 中国文学史研究 习惯做法 习惯性 研究者 有效性 
郭延礼教授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
《文史哲》2018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周洋 李俟 
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中,近代文学研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虽然早在20世纪前半期,就先后有鲁迅、胡适等前辈学者开始关注近代文学,但近代文学真正形成一个学科并出现研究的繁荣局面,则是在1980至1990年代。郭延礼先生的近代文学研究...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研究 近代文学研究 郭延礼 教授 20世纪前半期 “文革”前 90年代 农村中学 
陈思和/学者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8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名师奖获得者。现为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兼任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主编。研究范围包括巴金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
关键词:长江学者 陈思和 《上海文学》 中国文学史研究 巴金研究 当代文学批评 文学关系研究 中国作家协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