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作品数:13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国防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进化论唯物史观军事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军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长江文艺评论》《军事文化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文学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成书和版本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4年第1期355-374,共20页王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生和演进研究(1920—1960)”(编号:16CZW004)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是最初因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需要而编写的讲义,后经过修改而成著作,即1934年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史(Ⅰ)》,内容只到魏晋南北朝时期。1940年代,他先后编著出版周秦两汉、魏晋六朝、隋唐、晚唐五代四册文学...
关键词:罗根泽 中国文学批评史 古代文论 
论毛泽东军事文艺观
《军事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50-61,共12页王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资料编年与专题研究”(编号:21ZCW00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十分关注军事文艺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形成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毛泽东军事文艺观。毛泽东军事文艺观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文艺及社会主义文艺...
关键词:军事文艺 无产阶级文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新时代军事文化理论研究学术综述被引量:1
《军事文化研究》2023年第2期139-159,共21页王东祁 王波 李石 
2022年度国防大学学术综述建设项目(编号:2022WHTJ3C0002)
军事文化理论专业学术综述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军事文化综合性问题研究成果,亦即将军事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学术成果,旨在对军事文化理论专业领域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主要成果、学术重点、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梳理、客观描述、综合...
关键词:军事文化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 外军文化 学术综述 
作为事件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关于言志、公安派、小品文的论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125-136,共12页王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资料编年与专题研究”(21CZW001)。
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把文学分为载道、言志派,并以二派的起伏描述中国文学史的变迁。钱钟书、朱光潜等批评者认为,周作人的言志、载道,区分在于文学内容之思想与情感;实则,周作人依据即兴与赋得的为己与为人之不同。针对周...
关键词:周作人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载道与言志 公安派 小品文 
“怎样研究中国文学史”——20世纪上半叶文学史研究法的输入与借鉴被引量:1
《海峡人文学刊》2021年第3期24-34,156,共12页王波 
纵观20世纪上半叶,"怎样研究中国文学史"一直得到文学史家的关注。由于中国本土缺乏系统的文学史理论,文学史方法论的相关论述主要源于西方,先后产生较大影响的理论有文学进化论、唯物史观等,理论家有泰纳、勃兰兑斯、朗松、盖尔多耶拉...
关键词:文学史研究法 文学进化论 泰纳、勃兰兑斯与朗松 盖尔多耶拉 唯物史观 
“一番激越浩荡的生命气象”——读徐怀中《牵风记》
《长江文艺评论》2021年第3期70-75,共6页王波 
1947年,徐怀中跟随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段军旅过往成为他写作生涯中至为珍贵的素材。1962年,他完成近20万字的小说手稿,后来因故付之一炬;1980年代初,他想摆脱思想禁锢与自我局限,重拾旧题,然而落笔艰难;2018年,他在耄耋...
关键词:晋冀鲁豫野战军 徐怀中 思想禁锢 千里跃进大别山 四年 生命气象 自我局限 
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经典化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25-30,共6页王波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6CZW004):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生和演进研究(1920-1960)。
为解决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文艺工作中发生的争论问题,毛泽东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尽管他做了充足准备,但座谈会上萧军、艾青、吴奚如等人意见仍与无产阶级的立场和方向不一致,毛泽东在第三次会上作的长篇总结报告也没有很快产生反...
关键词: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工农兵 
意义分析、“横剖”与批评术语考辨——朱自清中国文学批评研究的方法论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0年第3期90-97,共8页王波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生和演进研究(1920—1960)”(编号:16CZW004)的阶段性成果。
与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等撰写历时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不同,朱自清选择“横剖”的研究范式,把中国文学批评归纳为若干批评术语。受瑞恰慈的语义分析学说影响,他注重分析批评术语的意义,“像汉学家考辨经史子书”“一个字不放松”地考辨...
关键词:意义分析 瑞恰慈 批评术语 朱自清 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社会史论战视域下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以《读书杂志》刊载的相关文章为中心被引量:1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19-129,共11页王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生和演进研究(1920—1960)”(16CZW004)的阶段性成果。
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中国社会史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思想界占据中心。王礼锡、胡秋原编辑的《读书杂志》不仅是论战的主要阵地,而且倡导以唯物史观研究中国文学史。《读书杂志》第3卷第6期出版“社会学观中国文学史”特辑,其...
关键词:中国社会史论战 中国文学史研究 《读书杂志》 唯物史观 
“近代的文学研究的精神”——莫尔顿《文学的近代研究》与郑振铎的中国文学研究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18年第6期43-51,共9页王波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生和演进研究(1920-1960)"(编号:16CZW004)的阶段性成果
郑振铎提倡以输入的新方法、新观念、新途径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莫尔顿《文学的近代研究》是其重要理论资源之一。此书倡导的"近代的文学研究的精神"的三个方面,即文学的统一观、归纳的观察、进化的观念,对其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文学的近代研究》 郑振铎 文学的统一观 文学实证研究 文学进化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