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艺

作品数:29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文刚陈晓娟代迅王文红潘水萍更多>>
相关机构:常德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与探索》《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争鸣》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莎乐美”与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艺思潮
《社会科学》2023年第12期76-89,150,共15页付建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重点项目“中国现代社团‘文学丛书’叙录”(项目编号:21FZWA001)的阶段性成果。
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自田汉译本问世以后,多种译本相继出版,掀起了中国现代文艺的唯美主义思潮。在这个大潮中,我国学术界的引进和介绍,是“小众”层面的精深输入,华美、艳美、秀美的舞台传播,优美、畸美、至美...
关键词:《莎乐美》 “莎乐美” 中国现代文艺 唯美主义思潮 
“纯粹诗歌”和“纯粹绘画”:中国现代文艺本体化追求的一次诗画对话
《贵州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51-59,共9页蒋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中国诗歌创作与绘画关系研究”(15CZW008)
穆木天、倪贻德先后提出"纯粹诗歌"、"纯粹绘画"的观点,高扬诗歌绘画的根本精神,主张文艺的语言形式建构。二者遥相呼应,代表了中国现代诗歌绘画的文艺本体化追求,推动了诗歌的文体自觉与绘画的视觉启蒙,是促使新诗绘画获得独立品格、...
关键词:纯粹诗歌 纯粹绘画 文艺本体化 诗画对话 
抗战时期贵州对中国文艺发展的影响与贡献被引量:1
《铜仁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60-68,共9页杨世海 
2017年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思想与时代>月刊及其学人群研究"(17GZYB39)
全面抗战时期,大量文艺家内迁贵州,他们或是外省人士,或为黔籍人士,他们进入或返回贵州共同促进了贵州文艺的发展和繁荣。在这一过程中,贵州为这些文艺家提供了创作的便利和必要的支持,也因为与贵州的亲密接触,文艺家们受到了贵州文化...
关键词:抗战时期 贵州文化 中国现代文艺 
“古典”与“浪漫”之兼美——中国现代文艺审美理想之建构被引量:2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30-37,67,共9页潘水萍 
2017-2018年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课题研究立项(项目编号:1710174);2017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CYYB2017019);2017年度院级思政研究项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7-SZZ-2)的研究成果
"古典"与"浪漫"是中国审美理想的两个重大议题。当前,学界则多偏重于非"古典"则"浪漫"之理论倾向的缕述,而从"古典"与"浪漫"之兼美、包摄的视角,对中国审美理想的文学现象作出相关内脉表述的甚少,这也恰恰触思乃至暴露出一种基于中国传...
关键词:古典 浪漫 审美理想 儒道共生 传统 现代 文艺思潮 
“大众化”与中国现代文艺(1927—1976)论纲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95-203,共9页李徽昭 
2015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M571475);2016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6SJD750015)
在中国现代文艺大众化脉络上,1927年大革命使文艺发展由五四"启蒙"转向革命动员,左翼作家与美术家的一系列活动为延安文艺政策出台奠定了思想与文化基础。1942年,毛泽东延安文艺政策随着各种文艺规约行动一同走向前台,其基础与方向即是...
关键词:文艺大众化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政治化 工具化 中国文艺本土化 
中国现代文艺园地一奇葩——试评俞平伯的《重过西园码头》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年第10期126-128,共3页沈观生 
《重过西园码头》是现代散文名家俞平伯的一篇作品,是文学史上一篇以"奇"著称的经典之文。本文尝试着从作者署名、体例结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四个方面,去解读、挖掘其"奇"的具体表征,从而总体上来评析此篇"奇"文。
关键词:俞平伯 《重过西园码头》 “奇” 
中国现代文艺中“笑”的观念及其价值
《文艺争鸣》2016年第7期178-181,共4页张丛皞 
"笑"是人最常见的面部表情和情感反应。在生活的艺术化过程中追求"笑"的品质风格与接受反应往往会产生喜剧性的审美效果。"笑"是喜剧的创作动机和艺术诉求,也是评价喜剧的主要标准和重要尺度,因而,对文艺与艺术升华现实过程中的...
关键词:中国现代作家 文艺观念 喜剧性 品质风格 创作动机 现代中国 艺术升华 面部表情 思想形态 幽默讽刺 
探研中国现代文艺与心理学的理论交融
《芒种》2012年第2期227-228,共2页王铮芳 常连玺 
1840年以前的整个大环境下,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都和文学艺术密切联系,相互交融。我国的心理学是由西方引入,而且是通过日本在我国开始慢慢传播开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视为第一个把西方心理学带入到中国的是颜永京先生。
关键词:西方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世纪初 文艺创作 大环境 密切联系 相互交融 情感 外国文学 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艺大语境下的“先锋派”探询——读唐小兵《中国先锋的起源:现代木刻运动》
《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第4期110-113,共4页胡荣 
“先锋派”在我国现当代文艺研究中绝非新鲜名词——80年代中期,伴随着对“先锋小说”现象的热烈关注和探讨,国内评论界已开始自觉运用“先锋”及西方先锋派理论,来捕捉和描述当代中国文坛的历史性震荡;而同期“先锋美术”、“先锋...
关键词:中国文坛 先锋派 木刻运动 现代文艺 起源 小兵 语境 80年代 
论中国现代文艺语境中的接受问题被引量:1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62-66,76,共6页谭善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比较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主持人:朱印海;项目编号:02EZW001
接受问题在中国现代文艺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文艺接受者的改造或主体性地位的提升启蒙与革命的努力方向,作为大众的接受者更是规定了文艺的基本内涵。因此,建构性和审美功利性成为是中国现代文艺接受观念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艺 接受问题 建构性 审美功利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