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硬蜱

作品数:33被引量:5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刘志刚叶炳辉朱清仙崔晓民赖仞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昆虫学报》《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Zoological Research》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华硬蜱TROSPA的发现与鉴定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4年第2期123-128,共6页王欣 孙毅 曹务春 蒋宝贵 贾娜 倪雪冰 张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872196;No.8271878)
笔者从我国莱姆病媒介蜱种中华硬蜱中鉴定出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A受体TROSPA。中华硬蜱幼蜱体内的两个cDNA克隆I.sin-1(258bp)和I.sin-2(462bp)经序列比对和分析属于TROSPA.其中,I.sin-2的氨基酸序列同肩板硬蜱I.scapularis...
关键词:中华硬蜱 莱姆病螺旋体 外膜蛋白 TROSPA 
从桂黔交界地区中华硬蜱中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被引量:7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年第3期238-240,共3页李永学 王昭孝 曾霞 王树声 余春 周敬祝 
目的从桂黔交界地区捕获的蜱中分离莱姆病螺旋体,以探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和贵州省莱姆病的传播媒介。方法用BSK-Ⅱ培养基从蜱中分离莱姆病螺旋体。用PCR扩增分离菌株的5S~23SrRNA基因间隔区,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后测序,通过将测序...
关键词: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中华硬蜱 基因型 
安徽黄山地区中华硬蜱及其宿主感染莱姆病Borrelia afzelii的检测被引量:4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9年第3期141-146,共6页孙毅 许荣满 葛学峰 曹务春 
利用PCR和病原体分离技术对安徽黄山地区中华硬蜱及其宿主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从40只黄山林区的中华硬蜱中获得了一株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寄主动物及其他中华硬蜱均未获得阳性分离结果。以16srRNA为靶标进行PCR检测...
关键词:中华硬蜱 BORRELIA afzelii 寄主动物 系统发育 
从中华硬蜱神经节中分离出两种神经肽被引量:3
《科学通报》2006年第21期2501-2504,共4页李建许 刘彤光 杨海龙 徐学清 刘志刚 赖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570360);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2005C0054M);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BK2005422)资助项目.
从中华硬蜱神经节中分离出两种神经肽a和b,其序列分别为Leu-Val-Val-Tyr-Pro-Trp-Thr-Lys和Trp-Glu-Lys-Leu-Gly-Ser-Met-Glu-Thr-Leu.热板实验结果表明,神经肽a具有很强的镇痛活性,并且其镇痛作用随其剂量递增而增强;神经肽b有一定的...
关键词:中华硬蜱 神经节 神经肽 镇痛 舒张作用 
中华硬蜱血小板集聚抑制剂的分离纯化与活性研究被引量:1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年第6期424-427,共4页刘勇厚 徐春花 刘至刚 梁建国 赖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200044)~~
目的研究蜱类抗血小板集聚的生物活性成分,了解其与其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葡聚糖Sephadex G-50凝胶过滤及高效液相从半饱吸血的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唾液腺中分离纯化具有血小板集聚抑制活性的蛋白质,用飞行质谱测定该...
关键词:中华硬蜱 血小板集聚抑制削 丝氨酸蛋白酶 活性 血餐 
中华硬蜱凝血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与活性被引量:4
《Zoological Research》2005年第3期328-331,共4页王利菊 高国富 柏士平 刘至刚 梁建国 张克云 赖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200044;C01040101)
通过凝胶过滤和反相高压液相层析,从200只半饱吸血的中华硬蜱(Ixodidesinesis)唾液腺中分离纯化得到一凝血酶抑制剂。用飞行质谱测定其分子量为6·356kDa,与其他蜱类来源的凝血酶抑制剂分子量不同,提示为一新蛋白分子。该抑制剂对凝血...
关键词:中华硬蜱 凝血酶抑制剂 丝氨酸蛋白酶 唾液腺 
中华硬蜱特异性抗原的定位被引量:1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年第9期748-750,共3页刘志刚 叶炳辉 朱清仙 高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3 9660 0 73 )
采用LSAB免疫酶组化染色技术 ,对中华硬蜱特异性抗原定位进行分析 ;用中华硬蜱反复叮咬后的动物血清 ,经LSAB法抗原片染色 ;结果显示 :中华硬蜱唾液腺和中肠上皮呈阳性反应 ,而在蜱的肌肉组织、卵巢组织、血腔等器官组织均显阴性反应 ,...
关键词:中华硬蜱 特异性抗原 定位 
二棘血蜱叮咬中华硬蜱纯化抗原免疫接种宿主后的交叉免疫反应
《中国生物防治》2004年第2期95-98,共4页刘志刚 叶炳辉 崔晓民 徐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660073)
选用中华硬蜱105kD柱层析纯化抗原对新西兰兔进行免疫接种,再用二棘血蜱进行叮咬,并与单纯二棘血蜱叮咬组和佐剂对照组进行对比,以探讨不同种属硬蜱之间的交叉免疫抗性。结果显示:单纯二棘血蜱叮咬组吸血量为181 3±44 3mg,而二棘血蜱...
关键词:中华硬蜱 二棘血蜱 105kD纯化抗原 免疫接种 交叉免疫反应 
中华硬蜱初次和再次感染宿主后叮咬局部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动态观察被引量:2
《中国兽医学报》2004年第5期448-450,共3页刘志刚 叶炳辉 朱清仙 喻海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96 6 0 0 73)
中华硬蜱初次叮咬和再次叮咬宿主后 ,叮咬部位可发生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病理学变化 ,在初次叮咬过程中 ,叮咬局部组织反应较轻 ,其皮肤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较少 ,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以及少量巨噬细胞 ,于叮咬后 5 d达高峰 ,无组织坏死现象。...
关键词:中华硬蜱 感染 宿主 叮咬 组织病理学 组织坏死 
中华硬蜱叮咬不同免疫力新西兰兔后中肠上皮组织的形态动态变化
《昆虫学报》2004年第4期534-537,共4页刘志刚 叶炳辉 朱清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3 9660 0 73 )
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了中华硬蜱Ixodessinensis叮咬初次和再次感染宿主新西兰兔后不同时间 (叮咬后 2 4h、4 8h、72h以及第 5天、第 8天 )中肠上皮组织的形态学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中华硬蜱叮咬前中肠上皮主要由替代细胞和少量体积较大...
关键词:中华硬蜱 新西兰兔 免疫反应 中肠上皮组织 形态变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