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免疫缺损病毒

作品数:17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德正顾觉奋王玮刘建宁陈新园更多>>
相关机构:宝洁公司遵义医科大学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哈佛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社区医师》《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对AIDS及HIV感染者歧视的心理因素研究被引量:2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0年第4期489-491,共3页刘灵修 
在当前艾滋病(AIDS)病例显著增长的背景下,本文对AIDS相关歧视的产生机制进行探讨,以有助于寻找适当的解决策略。文章在简要回顾全球有关AIDS歧视的背景、界定和有关理论争论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对艾滋病人及其相关人群刻板印象、偏见和...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感染者 歧视 污名化 病耻感 社会心理学 
HIV/AIDS患者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现代医药卫生》2020年第16期2521-2523,共3页王启明 许娇 尚鹏程 
四川省成都市科技局课题项目(2018JY0383)。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患者死亡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在成都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治疗的HIV/AIDS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AIDS相关和非AIDS相关进行死亡原因分类,建立COX...
关键词:人体免疫缺损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感染 死亡原因 CD4+T细胞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感知歧视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0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年第4期555-559,共5页刘德维 翁远兰 刘顺美 侯世敏 刘静 苏蕾 
贵州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黔科合LH字(2017)7416号]。
目的分析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People living with,PLWHA)感知歧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从遵义医科大学第...
关键词:横断面调查 感知歧视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体免疫缺损病毒 感染 
NucliSens EasyQ方法在HIV-1病毒载量检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药物生物技术》2019年第4期317-320,共4页陈鑫莹 沈来红 黄天鑫 蓝羲 唐作红 
利用NucliSens EasyQ核酸扩增检测分析系统对193例新发现的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进行检测,以加强NucliSens EasyQ方法在HIV感染者中的诊断分析,并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并分析了患者血浆中CD4+T淋巴细胞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对HIV感染者体内...
关键词:艾滋病 人体免疫缺损病毒 淋巴细胞 病毒载量 质量控制 精确度 回归方程 
一类人体免疫缺损病毒传播的人群生态动力学模型的渐近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1期1-4,共4页莫嘉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202106)
研究了人体免疫缺损病毒传播的动力学模型,描述了流行性传染病区域的人群传播规律,利用摄动方法对艾滋病的传播动力学非线性方程作出了渐近解,并讨论了它的一致有效性.最后对动力学模型的解作了定量、定性方面的讨论.
关键词:HIV传播 艾滋病 非线性 摄动 
Arenimycin,来源于海洋放线菌Salinispora arenicola对利福平耐药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有效的抗生素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0年第6期241-241,共1页王玮 顾觉奋 
耐药性细菌感染的发病率在持续增加,它仍然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2007年,美国CDC(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1报道,仅由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引起的严重感染者每年就接近10万,几乎有1.9万因此死亡,这一数字比同年美国归因于HIV/AID...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海洋放线菌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生素 耐药菌 利福平 人体免疫缺损病毒 HIV/AIDS 
New clues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HIV infection in pig-tailed macaques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08年第2期76-76,共1页
the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Natural Sciences of China and the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Program (dubbed the National "973 Program")
Recent studies made by CAS scientists may shed new light on a novel approach to demystifying the complicated pathogenesis of AIDS, i.e., the formative mechanism of HIV infecti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 Their pioneerin...
关键词:豚尾猴 人体免疫缺损病毒 艾滋病 传染机制 
Anti-HIV drug development on the fast track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07年第3期182-183,共2页
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al was made recently in Shanghai on developing a new anti-HIV drug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AS scientists and their preclinical studies, marking a breakthrough progress for Chin...
关键词:抗艾滋病药物 药物开发 人体免疫缺损病毒 上海 
美出现新型HIV比已知HIV更难治疗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年第3期10-10,共1页
据医业网2月5日报道,研究人员在华盛顿州国王县4名男子身上发现一种前所未见的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这种新型HIV比以前所知HIV更难治疗。
关键词:HIV 治疗 人体免疫缺损病毒 研究人员 
Screening strains for directed biosynthesis of beta-D-mono-glucuronide-glycyrrhizin and kinetics of enzyme production
《中国生物学文摘》2007年第3期2-2,共1页Feng, S. J. Li, C. Xu, X. L. Wang, X. Y. 
关键词:人体免疫缺损病毒 艾滋病 治疗 酶化学合成 β-D-单葡萄糖苷酸甘草甜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