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义利观

作品数:243被引量:234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吕庆华黄勇邓朦张朝华高晓红更多>>
相关机构:曲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阐释
《海外文摘》2024年第12期0053-0055,共3页孟涛 
从先秦到汉唐再到宋元明清之际,传统儒家思想围绕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现代社会处理义利关系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纵深发展。新时代呼唤我们从中国古老的义利伦理中吸取营养,在...
先秦儒家义利观视域下的共同富裕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23年第2期118-129,共12页李圣强 李琳 
山东省社科联202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合作专项高校德育教育研究专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批判性思维课程论证式案例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23—DYZX—25)阶段性成果。
“义利之辨”历来是儒家的核心论题之一。先秦儒家没有将义与利看作是简单的对立或取舍关系,儒家义利观归根结底体现为一种“义以为上”,义即是为利之获取而设置的道德规范和政治原则。儒家义利观视域下的第三次分配要体现分配正义,第...
关键词:儒家义利观 共同富裕 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儒家义利观的吸收借鉴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1-6,共6页吴增礼 黄阳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建设研究(21BDJ04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第二个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
关键词:《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儒家义利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儒家义利观视阈下短视频道德失范探析被引量:1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3年第5期38-42,共5页梁枝丽 房宏婷 
2022年北京印刷学院科研项目(20190322015)。
短视频作为互联网呈现的一种载体迅猛发展,但在其传播过程中出现侵权乱象丛生等法治伦理失范问题。透过侵权乱象、探究其本质,这种行为失范源于义利失衡,而义利失衡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对义利观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从儒家义利观视角出发,...
关键词:儒家文化义利观 短视频 失范现象 伦理道德 
先秦儒家义利观思想研究
《今古文创》2023年第29期72-74,共3页尚猛 
义与利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人生哲学中的重大问题,儒家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的学派,对此问题的观点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现代观念的转变。义利关系的存在首先都是针对“人”即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这个集合体而提出的,义的自然属性与利的社...
关键词:义利观 先秦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先秦儒家义利观探析被引量:1
《唐都学刊》2023年第2期68-73,共6页郭诺明 张丽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江右王门四书学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19YJC720013)成果;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江右王门《四书》诠释思想研究”(ZX18201)阶段性成果。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义利观上的深刻洞见奠定了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路向。先秦儒家认为,礼义与利益并非单线统摄,而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义利既可两有,又会相互冲突。面对义利冲突,先秦儒家主张通过礼义的方式...
关键词:先秦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义利观 
良好生活的两个面向:对儒家义利观的美德论解释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1期8-9,共2页黄勇 
无论是在与其他哲学流派的争论中还是在其追随者中,儒家都形成了关于义利关系的独特观点。这里,“利”包括经济利益和构成人类生活外在福社的其他利益,如荣誉、声望、权力等。与此相反,“义”原本和仁、礼、智一齐构成四大德,以及与之...
关键词:哲学流派 义利关系 美德论 四端 人类美德 儒家义利观 人性 追随者 
儒家“义利观”对当代青少年书法教育观的启示
《大学书法》2022年第6期50-55,共6页张曙光 
“义利观”自来是儒家津津乐道的重要思想之一,争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如今仍具一定影响力。本文旨在以儒家视域中对“义”和“利”的辩论所涉及的伦理道德和物质利益间的矛盾关系为基点,结合现当代青少年书法教育现状分析,探究其系...
关键词:儒家 “义利观” 青少年 书法教育 启示 
良好生活的两个面向:对儒家义利观的美德论解释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2年第11期29-39,共11页黄勇 崔雅琴(译) 
在中国哲学中,如何恰当理解义利关系,各家对此问题存在长期的争论。一般认为,儒家重义轻利,分歧在于,儒家是将义视作一种独立于利、虽然不一定与之冲突的内在价值,还是将义视为取利的最佳工具。前者认为儒家思想是一种道义论,后者则认...
关键词:义利观 后果论 道义论 美德论 良好生活 
儒家义利观培养当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意义与路径
《黑河学院学报》2022年第9期172-175,共4页宋静静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建设美丽中国”(2020YS014)。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担当精神是如今高校思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儒家义利观是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重要方法,义利观与担当精神之间如古代义利观与家园精神的必然联系一样,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当代家园教育的文化继承。
关键词:思政教育 儒家文化 义利观 担当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