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栀子

作品数:113被引量:18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张兴翠许光治张有做倪勤学蒲蔷更多>>
相关机构:奉化科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哈尔滨升益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膳宝酒业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省院合作林业科技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泻黄散可清泻脾胃伏火
《医食参考》2025年第3期29-29,共1页韩德承 
处方来源泻黄散处方来源于北宋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方由藿香叶、山栀子、石膏、防风、甘草5味药组成。方中石膏辛寒以治热,山栀子苦寒以泻火,共成清上泻下之功。脾胃伏火与胃中实火不同,仅用清降之法难以清泻伏火积热,故方...
关键词:泻黄散 火郁发之 脾胃伏火 山栀子 《小儿药证直诀》 治则 藿香叶 钱乙 
独头蒜山栀子敷脐治前列腺肥大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4年第7期54-54,共1页蒲昭和 
独头蒜1个,山栀子3个,食盐少许。上述共捣烂成糊状,外敷脐部,并用纱布覆盖,医用胶布图定,每日1次,连续5~7次。适用于前列腺肥大所致尿潴留。四川彭州胡佑志。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前列腺肥大(增生)属中医“癃闭”范畴,多...
关键词:成都中医药大学 肾阳虚衰 医用胶布 前列腺肥大 脐部 山栀子 敷脐 独头蒜 
山栀子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被引量:3
《食品工业科技》2024年第12期10-17,共8页张小龙 吴斌霞 朱钊宇 许光治 王艳 张有做 倪勤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310341083X)。
为比较山栀子不同部位活性成分并评价各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本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山栀子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并测定得率;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总藏红花素、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栀子不同部...
关键词:山栀子 不同部位 活性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HPLC) 抗氧化活性 
栀子花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24年第3期10-12,共3页魏芳芳 
几天前,我在家门口的绿化地摘了一颗山栀子,金红色浆果,比路上乌桕树的叶子还要鲜亮。一掰开,浓稠的鲜红果汁就流了一手。用水冲洗后,皮肤还是染上了纯净的黄色——“御用黄”果然名不虚传。这个“知识点”是好几年前,在西安一个小饭铺...
关键词:山栀子 栀子花 用水冲洗 
治疗皮肤疾病验方二则
《农村百事通》2022年第7期61-61,共1页胡佑志 
痤疮。痤疮俗称粉刺、青春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疾病。多因热毒炽盛、湿热熏蒸、痰血瘀阻而致。常发于颜面及胸背部,发病率高,病情严重时还会形成结节、囊肿,出现色素沉着及瘢痕。采用内服外搽同时治疗,疗效更佳。内服:连翘、...
关键词:毛囊皮脂腺 热毒炽盛 蚤休 皮肤疾病 白花蛇舌草 色素沉着 辛夷花 山栀子 
独头蒜治前列腺肥大
《养生保健指南》2022年第3期66-66,共1页
取独头蒜1个、山栀子3个、食盐少许,一同捣烂成糊状,外敷肚脐处,可治疗前列腺肥大。独头蒜较瓣蒜性味辛热,有止咳祛痰、宣窍通闭、消肿解毒的作用;栀子性苦寒,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可消肿止痛、清火除烦。
关键词:消肿解毒 清热利湿 止咳祛痰 泻火除烦 凉血解毒 宣窍 独头蒜 山栀子 
福鼎栀子花
《农产品市场》2021年第S01期87-87,共1页
福鼎栀子栽培历史悠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编纂的《福宁府志》和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编纂的《福鼎县志》均明确记载:"山栀子一作枝子。佛书呼为簷蔔,花开六出,其实七棱,亦名越桃"。2018年,福鼎栀子花被选定为福鼎市花,同年福鼎市获得...
关键词:栀子花 山栀子 福鼎市 福鼎县 
福鼎黄栀子
《农产品市场》2021年第S01期80-80,共1页
福鼎栽培栀子历史悠久,有案可查的就有250多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编纂的《福宁府志》和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编纂的《福鼎县志》均明确记载:"山栀子一作枝子。佛书呼为,花开六出,其实七棱,亦名越桃。"福鼎黄栀子鲜果黄色或黄红色、...
关键词:黄栀子 山栀子 福鼎 果仁 
清肝护胆说栀子
《家庭用药》2021年第6期46-46,共1页程磊 奚燕 
在古代,栀子已作为天然染色剂。《本草图经》中记载:栀子,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芳……入药者山栀子,方书所谓越挑也。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其大而长者...
关键词:《本草图经》 清肝 茜草科植物 山栀子 芳香气味 黄栀子 栀子花 
冰清玉洁栀子花
《养生月刊》2021年第1期38-39,共2页杨宗正 
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里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这是梁朝简文帝咏栀子花的诗句。栀子花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原产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已有两千多年栽培历史。它又名山栀子、卮、黄栀子、白蟾花、水横枝、海...
关键词:王十朋 长江以南 栀子花 黄栀子 山栀子 栽培历史 茜草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