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

作品数:3145被引量:5551H指数:3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连劭名岳洪彬王蕴智岳占伟孔德铭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出土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殷墟出土商代编磬铭文考
《考古与文物》2024年第11期117-121,共5页吴雪飞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长沙五一广场简与东汉法律制度研究”(编号:23BZS022)的阶段性成果;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资助。
于省吾《双剑誃古器物图录》中有一套殷墟出土的商代编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编磬包含3件石磬,石磬上分别刻有铭文。文章对铭文进行考证研究,认为3件石磬上的铭文为音乐术语,第1件石磬上的铭文为“永启”,“永”读作“詠”,“启”为乐...
关键词:商代编磬 詠启 詠歈 奏歈 
我国古代的货币虚实论
《中国金融》2024年第20期98-99,共2页朱安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出土资料所见秦汉货币运行体系研究”(20CZS015)阶段性成果。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出土资料表明,至迟于商代晚期,贝已经成为确定无疑的货币。在此后漫长的货币发展进程中,几乎历朝历代都留下了反映货币问题的思想与言论,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日臻完善且颇具中国特色的货币理论体系。“...
关键词:流通货币 货币制度 虚实论 商代晚期 出土资料 确定无疑 理论体系 
集个性与文化于一体的商代遗玉——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玉器工艺与文化探析
《东方收藏》2024年第9期28-30,共3页郏颖丽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考古发掘出丰富的玉器,其工艺复杂精细,反映了商代玉器制作的高级技术和审美观念。玉器的纹样装饰、玉料选择与加工方法体现工匠的技艺与创新,同时反映商代社会的宗教信仰与世界观。玉器的形制多样,从装饰品到礼仪用...
关键词: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 出土玉器 工艺 文化 
从馆藏吕梁地区出土青铜器看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
《收藏与投资》2024年第9期22-24,共3页肖卫华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吕梁各地发掘了大量青铜器,为研究该地区青铜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本文以吕梁市汉画像石博物馆收藏的商代晚期和战国时期青铜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两个时期吕梁地区青铜器的特点,探讨了其青铜文化...
关键词:吕梁地区 青铜器 商代晚期 战国时期 
山西平陆前庄遗址出土两件青铜器及其X射线探伤检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陆晶晶 
文章通过对山西省平陆前庄遗址出土早商青铜遗物中的1件圆鼎和1件罍进行近距离的实物观察与X射线探伤检测,发现两件铜器均为浑铸成形,铸型上突出使用了金属芯撑辅助成形工艺和设置腹足范芯工艺;纹饰制作上主要有范作、契刻边框后刮壁减...
关键词:商代 平陆前庄遗址 青铜器铸造 X射线探伤 垫片 
广州增城墨依山遗址出土商代陶器的科技分析
《文博学刊》2024年第2期40-50,共11页吕良波 李强 张希 
广州增城墨依山遗址出土了一批商代陶器,为探索这批陶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利用显微镜、热膨胀仪、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这批陶器的显微结构、烧成温度、化学组成及物相结构进行测试分析,发现这批陶器的烧成温度介于58...
关键词:墨依山遗址 烧成温度 成分分析 
河南安阳市辛店遗址商代墓葬出土青铜器的矿料来源研究
《考古》2024年第5期106-120,共15页吴晓桐 谈金卓 孔德铭 孔维鹏 李伟强 金正耀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关键阶段核心聚落综合研究·黄河流域商晚期都邑综合研究”(项目编号2022YFF0903602)的阶段性成果。
前言.铸铜遗址所保存的铸铜技术、生产工序、青铜物料、工匠生活等信息,是研究古代青铜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材料。铸铜遗址所出青铜器产地较为明确,对这些青铜器进行合金成分和铅同位素分析对于揭示资源流通和青铜器生产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铅同位素 铜同位素 辛店遗址 金属流通 殷墟 
中国古车之路
《中华遗产》2024年第4期14-21,共8页
车,对于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古车的发明,传说中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而商代晚期,考古发现了成熟的双轮马车。随后的数干年中,中国古车不断发展,提高了制造工艺,出现了多种形制,功能和文化内涵都更为丰富。在此,我们梳理了中...
关键词:商代晚期 黄帝时期 出土文物 秦始皇 考古发现 制造工艺 发展历程 文化内涵 
湖北郧西土门出土商代铜瓿研究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4年第1期100-117,共18页蔺诗芮 屈盛明 张吉 陈建立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国古代金属物料产地溯源方法”下设课题(项目批准号:2022YFF0903704)的资助。
湖北省郧西县土门镇关帝庙村出土商代铜瓿据肩腹部形制、乳钉雷纹等纹饰特征可判断为殷墟二期器物,并使用本阶段常见的高放射性成因铅。乳钉雷纹瓿主要发现于中原、晋陕高原及汉水上游,但郧西瓿特殊的涡纹条带以及相对立体的浑铸兽首又...
关键词:郧西县 商代 铜瓿 铅同位素比值 泥芯 
妇好基出土的商代青铜器
《工会信息》2023年第22期F0002-F0002,1,共2页冀川(文\摄影)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我国考古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出土文物成几何倍数增加,弥补了历史研究只依赖文献而缺乏文物补证的缺憾。在河南安阳殷墟一带出土的妇好墓青铜器,让后人亲睹3200多年前商代青铜器的真容,...
关键词:安阳殷墟 妇好 感性认知 商代青铜器 出土文物 工艺制造 几何倍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