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场诗

作品数:15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陈志勇长松纯子薛婧婧陈诗强郭建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湖北大学鲁迅美术学院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史天地》《艺术百家》《古典文学知识》《内蒙古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皮影戏唱词中上场诗的程式化特色被引量:1
《四川戏剧》2019年第7期114-118,共5页薛婧婧 
辽宁省教育厅青年课题“非遗视角下辽宁皮影语言文化机制及传承创新研究”(项目编号:WQ2017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皮影戏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活态信息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文化的活化石,需要积极保护和传承,皮影戏的唱词更应该被重视和审慎研究。在电子录入整本皮影影卷《大金牌》后,本文就皮影戏唱词中具有的程式化特色进行了语言学分析,...
关键词:皮影唱词 程式化语言 上场诗 
梦魂惯得无拘检——《牡丹亭》的梦魂情节
《古典文学知识》2017年第3期75-80,共6页仝婉澄 
“泉下长眠梦不成,一生余得许多情。魂随月下丹青引,人在风前叹息声。”此诗为汤显祖在《牡丹亭》第二十八出“幽媾”中为杜丽娘游魂所写的上场诗。这首诗涵括了理解《牡丹亭》至关重要的“梦”“魂”“人”三个字,也彰显了《牡丹亭...
关键词:《牡丹亭》 情节 上场诗 杜丽娘 汤显祖 “梦” 
《窦娥冤》:当儒家礼法遭遇游牧文化
《传奇故事(百家讲坛)(红版)》2015年第7期60-62,共3页陈颀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窦娥冤》“楔子”的第一句便是蔡婆婆的上场诗。不求富贵,是因为蔡婆婆家境殷实;但求安乐,是因为经营高利贷利润虽高,风险也大。蔡婆婆是楚州人,楚州大致位于今天的江苏淮安,这意味着她属于元朝“...
关键词:《窦娥冤》 游牧文化 礼法 儒家 上场诗 婆婆 高利贷 富贵 
大鼓声声唱新韵
《乡镇论坛》2013年第24期19-19,共1页刘旭东 
“一鼓一板一人唱.走遍大街和小巷。木板大鼓临清宝,恩师教诲永不忘。”这是山东省临清市金郝庄镇肖北村民间艺人甄荣海的几句“上场诗”.也是他几十年来说唱木板大鼓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鼓声 民间艺人  上场诗 临清市 山东省 大鼓 木板 
元杂剧上场诗之阶段性差异研究
《國文學報. 高師大》陳富容(Fu-Jung Chen) 
本文针对现存元杂剧不同面貌的三个阶段之版本差异,以上场诗为主要研究对象,除了呈现前贤研究视野下的上场诗面貌之外,并以此为基础,比较分析,补充说明前贤未及探索之阶段性差异面貌。归纳前贤之研究成果,发现上场诗之讨论尚有两...
关键词:元雜劇 元刊本 明代宮廷本 元曲選 上場詩 
包公的大铡刀
《文史天地》2012年第11期66-69,共4页郭建 
“三口铜铡神鬼寒" 以包公为主角的包公戏,是公案类戏曲中最主要的剧日。而包公戏里最重要的道具,就是包公那三把大铡刀。这是包公戏的符号,如京剧《铡美案》开场,包公上场诗:“铁面无私坐南衙,文臣武将胆战麻。任他皇亲并国戚...
关键词:包公戏 《铡美案》 《花蝴蝶》 上场诗 戏曲 呐喊 
从元杂剧的上场诗看元代的士子形象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69-72,共4页刘小莉 熊贤勇 
上场诗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数量众多,虽然有着类型化的倾向,但仍然可以看出元杂剧中士子的形象特点。元杂剧上场诗中的士子类型比较单一,大多描写士子贫困潦倒、身世飘零、入仕无望的悲苦和绝望。元杂剧上场诗中塑造的士子形象有...
关键词:元杂剧 上场诗 士子形象 科举制度 
众生相的多维描画——元杂剧上场诗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94-97,共4页李利军 
上场诗是元杂剧体制重要的构成部分,以浓缩的笔墨和生动的表现力形象多维地描画了元杂剧众生相。同中有异的类型化、妇孺皆晓的通俗化、讽刺调笑的滑稽性共同构成了元杂剧上场诗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元杂剧 上场诗 类型化 通俗化 滑稽性 
从元杂剧的上场诗看官吏形象被引量:1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17-20,共4页陈诗强 
上场诗是元杂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数量众多,虽然有着类型化的倾向,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元杂剧中官吏形象的特点。元杂剧上场诗中官吏和元杂剧中的官吏一样,类型比较单一,大体可分为贪官、庸官、清官三类,且各自特点鲜明。元杂剧上场诗中...
关键词:元杂剧 上场诗 官吏形象 
元杂剧上场诗研究
《科教文汇》2008年第31期240-240,共1页窦爱玲 
作为具有完备的文学剧本、严格的表演形式,元杂剧是具有完整而丰富的内容的成熟的戏剧,它的上场诗是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
关键词:元杂剧 上场诗 体式 功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