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

作品数:5116被引量:11726H指数:4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朱日祥徐文耀安振昌冯志生黄宝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科学通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印支地块晚古生代以来运动历史的古地磁学重建: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
《科学通报》2024年第18期2498-2517,共20页闫永刚 黄宝春 张培震 赵杰 张东海 贾舒斐 张逸鹏 薛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2223,92055205)资助。
印支地块是东亚大陆主要陆块之一,其主体位于东南亚地区.过去的研究认为其可能来源于古生代的冈瓦纳大陆,伴随着晚古生代以来的特提斯洋演化过程,印支地块逐渐从南半球冈瓦纳大陆裂离,向北半球漂移并汇聚拼贴到东亚大陆上来.随着近几年...
关键词:印支地块 古地磁学 古地理重建 古特提斯 古生代 中生代 
科希斯坦-拉达克弧及其周缘地块的古地磁学研究进展
《科学通报》2024年第11期1461-1474,共14页袁杰 邓成龙 杨振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88101,42104067,918552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1M693152,2023T160638)资助。
对于科希斯坦-拉达克弧在印度-亚洲碰撞前的构造属性,学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陆缘弧和洋内弧.厘定其构造属性,将直接关联新特提斯洋古地理重建方案,对进一步解析印度-亚洲碰撞时间、位置和方式,以及恢复亚洲大陆构造变形历史等具有重...
关键词:科希斯坦-拉达克弧 拉萨地块 喀喇昆仑地块 特提斯喜马拉雅 印度-亚洲碰撞系统 喀喇昆仑断裂 
螺环不稳定性对日冕物质抛射至关重要吗?
《科学通报》2019年第36期3830-3832,共3页陈鹏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33005,11961131002);江苏省333工程(BRA2017359)资助
作为主序星的太阳,其内部结构大体是稳定的.核心区的氢聚变反应为太阳提供了持续而比较恒定的能源,维持其3.828×10^26 W的电磁辐射、8.8×10^24 W的中微子辐射,以及往外输运的太阳风.然而,由于原初磁场[1]以及太阳表面以下0.3倍半径范...
关键词:日冕物质抛射 行星际空间 太阳耀斑 太阳大气 地磁扰动 主序星 吸积盘 太阳风 
早白垩世存在刚性/准刚性大印度板块的古地磁学新证据被引量:3
《科学通报》2019年第21期2225-2244,共20页张也 黄宝春 赵千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03010100)资助
白垩纪期间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块与印度克拉通之间的构造关系,是正确认识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简称印欧碰撞)模式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对特提斯喜马拉雅东部浪卡子县工布学乡下白垩统桑秀组岩石的系统古地磁学和年代学研究,结合早白垩世冈瓦...
关键词:特提斯喜马拉雅 大印度板块 早白垩世 古地磁学 印欧碰撞 刚性板块 
地磁场与动物感磁被引量:4
《科学通报》2019年第8期761-772,共12页田兰香 潘永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4071;41621004;4133010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17010501);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J-SSW-DQC024)资助
地球上生物的起源和演化都在地球磁场的重要保护中进行.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动物具有了感磁能力以适应地磁场环境,从而帮助动物能够更好地完成其生理活动.揭示地磁场变化与生物圈演化之间的联系,理解现在、过去和未来地磁场变化的生物...
关键词:地磁场 环境因子 动物地磁导航 亚磁场 生理活动 生长发育 
兴安地块下泥盆统古地磁结果对其古地理位置的制约被引量:9
《科学通报》2018年第15期1502-1514,共13页张东海 黄宝春 赵千 张也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429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190071)资助
兴安地块对中亚造山带的晚古生代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其古地理位置目前仍无可靠古地磁数据限制.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多宝山地区的一个下泥盆统泥鳅河组紫红色粉砂岩剖面开展了系统古地磁学研究,11个采点均显示高低温双分量特征.低温...
关键词:古亚洲洋 兴安地块 同褶皱重磁化 下泥盆统泥鳅河组 古地磁学 
迁徙鸟类如何发现其迁移路线?被引量:2
《科学通报》2017年第12期1204-1213,共10页熊鹰 蔡天龙 雷富民 
迁徙鸟类的导航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鸟类对环境的感受、神经生理反应、自由基对的化学反应等多种机制.鸟类之所以能准确地找到其迁徙路线,外界信号感受与神经处理机制的共同作用至关重要.外界信号感受是迁徙鸟类对信号因子(偏振...
关键词:迁徙鸟类 导航 嗅觉 听觉导航 地磁导航 神经机制 
太阳系早期陨石记录的古磁场变化揭示了太阳星云的寿命
《科学通报》2017年第10期1090-1090,共1页本刊讯 
大约46亿年前,一团星际分子云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而向中心聚集,形成了我们的太阳系.在太阳系形成之初,由于自身的旋转,使得太阳周围还聚集着由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巨大圆盘,这便是太阳星云.随着其中心物质不断被太阳吸积,以及其外部物质不...
关键词:太阳星云 星际分子云 吸积 行星科学 消耗殆尽 最终形态 第一作者 演化研究 古地磁 古磁学 
藏南床得剖面古地磁结果对印度-亚洲碰撞方式的约束被引量:4
《科学通报》2017年第4期298-311,共14页张波兴 李永祥 胡修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4071,4152500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822001)资助
特提斯喜马拉雅位于大印度最北端,其构造演化是理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地限定特提斯喜马拉雅中生代以来的古地理位置及其漂移历史,本文对藏南江孜床得剖面侏罗系下热组、维美组和白垩系床得组开展了古地磁研究....
关键词:藏南 床得剖面 特提斯喜马拉雅 晚白垩世 古地理 古地磁 
中国东部考古磁学强度结果揭示全新世地磁场极端事件
《科学通报》2017年第4期343-343,共1页本刊讯 
地磁场起源于地球外核流体运动,携带了地球内部的重要信息,是认识地球深部过程的窗口.同时地磁场又是地球最重要的物理场之一,保护地球免受过多宇宙射线的干扰,地磁场的变化可能与宇宙射线通量、气候变化等存在某种相关性.研究地磁场的...
关键词:地磁场 极端事件 中国东部 全新世 古磁学 地球内部 强度 宇宙射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