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机制

作品数:108被引量:427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姜永志吴漾李敏白红梅郭慧玲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双碰头”背景下旅游业口红效应的发生逻辑与社会心理机制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2-25,共14页王财玉 郭瑷 崔凤军 
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城市流动青少年自然缺失与手机依赖之间的螺旋关系及对策研究”(2023GH02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自然联结对流动青少年心理韧性的促进作用研究”(23NDJC290YB);绍兴文理学院“社科赋能山海协作(松阳)”专项课题“社会心理服务赋能松阳县人民精神共同富裕”(2024XYB03)。
旅游业口红效应具有规模大、频率高以及消费低的特点,它是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的背景下一种既经济又充满乐趣的旅行方式,它让更多的人在有限的预算内获得更丰富的旅行体验和精神收获,从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围绕旅游业口红效...
关键词:口红效应 死亡提醒 意义缺失与追寻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社会心理机制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40-45,共6页乔经桦 苗春凤 
2022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基金项目“‘双减’政策下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困境及社会支持研究”(项目编号:22SH08);2023年度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社会工作硕士教学案例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XYJG-2023-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投射效应、光环效应和从众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少年偶像崇拜对象的类型为“养成系”偶像团体,对偶像的投入体现在时间投入、消费投入和情感投入等方面。偶像崇拜既给青少年带来积极影响,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如学...
关键词:青少年 偶像崇拜 社会心理机制 社会工作 正向引导策略 
社会流动感知与青年积极社会心态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9期124-125,共2页张跃 王俊秀 
青年社会心态是时代的“社会晴雨表”,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将直观、灵敏地映照于青年人群的精神世界。近年来,引发普遍共鸣的“内卷”之声和“躺平”之论,反映了青年社会心态的培育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理解中国发展进程中社会心态的复杂...
关键词:社会心态 社会心理机制 青年人群 有效应对 历时性分析 晴雨表 
跨体制流动与主观福祉之失——基于纵向研究设计的新发现
《社会学评论》2024年第2期219-239,共21页李适源 
本研究关注我国市场化改革晚近阶段从国有部门(体制内)转向市场部门(体制外)工作的跨体制流动,考察了跨体制流动经历对劳动者主观福祉的因果作用及其中介机制。基于三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4、2016、2018),本研究采用纵向设计...
关键词:主观福祉 跨体制流动 社会心理机制 
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心理机制——评《认同视野中的民族关系》被引量:1
《民族教育研究》2023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崔萨础拉 杜朝勒蒙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EMA230510)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优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 恐怖主义 社会心理机制 分裂势力 共同团结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 党的民族工作 
青少年网络“吃瓜”的社会心理机制与风险防范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32-42,共11页刘斌志 覃红菊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少年虚拟社会风险的生成演化机制与网络社会工作介入研究”(2022NDYB8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青少年网络“吃瓜”现象日益普遍。通过网络民族志、网络文本分析以及访谈部分网络冲浪频繁的19~25岁“吃瓜”青少年,发现青少年“吃瓜”的现实表征体现为在情感上的消耗与沉浸、在行为上的分享与交互、在认知...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社会 “吃瓜” 社会心理机制 情绪管理 
“饭圈”对青少年价值观成长的影响机制及治理对策被引量:3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68-76,共9页章秀英 范梦婷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少年社会公德认同与建设路径研究”(20BKS11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重要论断的创新研究”(19JZD004)。
“饭圈”通过“颜值即正义”“粉随正主”“白嫖可耻”和“开除粉籍”方式,运用“首因效应”“晕轮效应”,以情感依赖、从众心理、群体极化、壁垒设置等多重社会心理机制诱导和规制青少年粉丝行为,形成“饭圈”乱象。充斥着消费主义、...
关键词:“饭圈” 青少年 价值观 社会心理机制 
文化进化的微观社会心理机制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9期211-218,共8页范春林 
近20年来,文化进化的微观社会心理机制研究成为学术界一个热门话题,且主要从多学科视角,基于社会学习和文化学习探讨文化进化的微观社会心理机制。其核心观点是:人类特有的社会互动和社会认知能力是人类进行文化学习并促进文化进化的社...
关键词:文化进化 社会学习 文化学习 社会心理机制 
手机媒体对青少年获得感影响的社会心理机制及提升策略研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惠秋平博士在2021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手机媒体对青少年获得感影响的社会心理机制及提升策略研究”(编号:21BSH100)。本课题立足手机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为“手机世代”,手机媒体给青少年获得感及全面发展带来新...
关键词:手机媒体 社会心理机制 国家社科基金 提升策略研究 综合性研究 研究构想 影响和冲击 多学科交叉融合 
面向失能老人的治理:基于场域转换的视角被引量:5
《党政研究》2021年第4期104-111,共8页李丹 侯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失能老人心理资本建设研究”(19BRK012)。
中国现有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如何满足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提升其生活质量,不仅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难点与痛点,也是重要的社会治理问题。本文从场域转换这一微观视角出发,以失能老人为中心,考察了家庭与机构养老场域存在的...
关键词:失能老人 养老场域 惯习 社会心理机制 治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