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

作品数:1195被引量:515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杨桂萍肖飞韩大伟杜兆贵黄立平更多>>
相关机构:华图教育集团中共吉林省委党校泰安市委党校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吐鲁番文书《耆婆五脏论》《诸医方髓》申论
《敦煌研究》2022年第5期152-158,共7页王兴伊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中外关系史料的整理与研究”(19ZDA198)
内容摘要:德藏敦煌吐鲁番文书Ch.3725的1叶文书与俄藏编号ДX.09170、ДX.09178、ДX.09882、ДX.09888、ДX.09935、ДX.12495的6叶文书残片,经专家研究缀合并校注。笔者根据这些文书的高清图片重新排序与校注,并在文书出土地、抄写时...
关键词:吐鲁番文书 耆婆五脏论 诸医方髓 福悕 女■ 
莫高窟第454窟营建年代与窟主申论被引量:2
《敦煌研究》2022年第1期80-86,共7页陈菊霞 王平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唐宋敦煌石窟图像与洞窟宗教功能研究”(19BZJ015)。
关于莫高窟第454窟的营建年代和始建窟主,学界历经多年热议,仍难达成一致看法。总体来看,先后有曹延恭夫妇功德窟、曹元深功德窟和曹元德功德窟之说,近些年来,似又回归曹延恭夫妇功德窟之说。文章通过讨论莫高窟第454窟主室南壁东起前...
关键词:莫高窟第454窟 曹元深 窟主 
帛书《衷》篇“子曰‘五行’”段申论被引量:1
《周易研究》2021年第6期73-79,共7页刘彬 刘永昆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易图集成与研究暨数据库建设”(2018VJX003)。
《衷》篇载孔子论“五行”一段非常珍贵,披露后人久已不知的孔子“五行”说。这种“五行”说,一方面凸显等级人性论,另一方面具有“中和”的内涵。孔子认为,从气质方面看,人内具和外发“文”“武”“仁”“义”等五种品性,此为“五行”...
关键词:帛书《衷》篇 孔子“五行”说 等级人性论 “中和”思想 
“周公居东”为“东征说”申论——基于对上古“东”的历史地理考察
《唐都学刊》2020年第4期90-99,共10页高晓军 马士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尚书》学研究”(18ZDA245)专项资助成果;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科研创新资助项目:“《尚书·周书》地名考释与殷周间史实研究”(LWCXS201907)成果之一。
《尚书·金縢》"周公居东"的理解应以"东征说"为准,但关注"东征说"的诸家缺少对"东"的关注。"周公居东"之"东"应为区域地名,非单纯指代方向。起初,"东"的范围靠近今河南、河北、山东交界处,其后周王朝的东进使得这一区域开始逐渐向东方...
关键词:“周公居东” “东” 区域地名 东征 
汪缙《绳荀》:申论荀子的治国理政思想被引量:1
《国际儒学论丛》2018年第2期223-229,共7页石永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西比较视域下的天下主义研究”(项目号:18BZX085)阶段性成果
汪缙认为,“继孟子而起者,荀子一人而已”,充分肯定荀子的传道之功。汪缙有《绳荀》六论,以问题为导向,分而论之。《绳荀一》认为,天人合一,礼之大全,而荀子言礼,以人为宗,汪缙以为偏也。《绳荀二》引荀子论“礼之所起”“明分使群”之...
关键词:汪缙 绳荀 申论 
四库提要版本著录申论——以经部提要为中心被引量:2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156-163,共8页杨新勋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库提要汇辑汇校汇考>(项目编号:15ZDB075)的阶段成果
的分纂稿、《初目》、《荟要总目提要》、库本书前提要、《总目》中都有一些版本著录,但数量有限,其著录有承袭,也有差异。四库提要的"善本"主要是从文字内容上说的。《总目》于条目书名下注"内府刊本""内府藏本""通行本"及各地进呈本...
关键词:《荟要总目》 《总目》 版本 
从近刊鄀器申论鄀国地望及楚灭鄀的年代被引量: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7年第3期115-126,共12页黄锦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出曾国青铜器铭文研究"(15BKG012)
本文对新近刊布的一组鄀国有铭铜器进行了讨论,进而对鄀国铜器铭文进行了重新系联,对有关铭文作了综合分析,厘清了过去一些错误和不准确的看法。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下鄀南迁及最终灭亡时间、上鄀地望及鄀何时分上下等三个问题。就新见...
关键词:上鄀 宜城 下鄀 土是保 
汉代的天熊神话再钩沉--四重证据法的证据间性申论被引量:5
《民族艺术》2016年第3期26-34,共9页叶舒宪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10&ZD100)阶段性成果
通过从西北考察所见博物馆藏文物图像入手,旁及近年来出土的图像学新资料,提示鸮与熊形象的史前文化大传统渊源及其神话学蕴含,以尝试重建汉代天熊神话观中具体解析为六类不同功能的图像谱系:其一为天国中占据中央神位的天熊形象,堪比...
关键词:天熊 熊图腾 四重证据法 神话 图像学 
“汉字学三平面理论”申论被引量:29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52-62,共11页李运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今字数据库建设及相关专题研究"(13&ZD129);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历代训注古今字汇编及数据库建设"(13AYY006)
汉字"形音义三要素"说将语言的"音义"拉入汉字学,范围太宽;认为"文字学本来就是字形学",又失之片面。汉字本体应该具有形体、结构、职用三方面的属性,分别从这三个角度考察研究汉字现象和有关问题,可以形成汉字形体学、汉字结构学、汉...
关键词:汉字 三维属性 三个平面 汉字职用学 
“玉帛为二精”神话申论被引量:1
《百色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50-57,共8页吴玉萍 
国家社科基金"<周礼>礼器神话与中国礼制话语研究"(13CZW022)阶段性成果
玉帛是中国远古神话与宗教信仰突出关注的两种物质。帛作为仅次于玉的一种神圣礼器,其背后的神话叙事与神圣言说皆源自帛的原生物——蚕,它象征着生命的永恒与循环。从祭仪之帛到书写之帛,帛的神话叙事功能得到多方位的呈示。而经典文...
关键词:  祭仪 书写 神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