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走向

作品数:93被引量:10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李莹米高峰于东新丁进乐王春林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科技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学地理学视角的湖州当下散文创作审美走向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77-83,共7页刘树元 
2023年度湖州市文联文艺精品创作揭榜挂帅入选项目“湖州文艺的地理、生态与美学特色”(16)的研究成果之一。
以文学地理学视角研究湖州当下的散文创作状况,发现湖州散文作家人数众多、创作题材广泛。湖州作家回忆往昔的读书、成长、知青生活的散文作品情感深厚。这些作品通过对现实社会的审视与思考,展示着知识分子的情怀。这些作品中的人伦温...
关键词:文学地理学 湖州 散文创作 审美评论 
理性看待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被引量:1
《博物馆管理》2024年第4期89-90,共2页乔维 
几年一度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以下简称“全国美展”)是检验艺术家创作的舞台,也是对当下艺术水准的集体展示。参展作品运用了各种充满挑战的技术,使之具有时代性的审美意义。艺术批评作为一种纠正作品创作质量的手段,以及引导艺术审美...
关键词:引导艺术 美术作品展览 审美走向 艺术批评 艺术水准 参展作品 创作质量 审美意义 
文学地理空间视域与“吴蔡体”的形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7-15,共9页于东新 康奥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北疆纪行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ZDA281);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京师文学活动与辽金元文学风貌研究”(项目编号:GXKY220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吴激、蔡松年由宋仕金的人生际遇及其随之而来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转换,是“吴蔡体”形成的关键进路,吴激肇其始,蔡松年定其型。具体而言,身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的吴激承袭苏轼以词书写士人情志的词学理念,融前人诗句入词,以...
关键词:“吴蔡体” 文学地理空间 金词体貌 审美走向 
钢花飞舞 炉火纯青——谈工业题材连环画人物创作被引量:2
《美术观察》2023年第1期154-155,共2页连晓红 
在记忆里,连环画常常给人的印象就是案头的“小人书”,里面充满神怪传说和武侠故事。20世纪中国的连环画因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冲击与影响,它的面貌也随之变了脸、换了装。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兴起,连环画呈现出前所未有...
关键词:审美走向 创作主题 个性塑造 工业题材 连环画 人物形象 艺术灵魂 图文叙事 
守正出新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2年第10期78-79,共2页王友智 
书法学习从来就是以师徒的形式,纵向学古,横向学今。学古方能风规自远,学今方有时代气息。古代传统经典书法碑帖,是经过历史筛选出来的精华,或雄强,或高雅,或清秀,或淡远,气象万千,代表了中华民族千年审美情趣,并引领其审美走向,就像遗...
关键词:时代气息 书法学习 审美走向 遗传因子 学古 碑帖 守正出新 传统经典 
试论王羲之书风之“雄逸”
《艺术工作》2022年第5期9-15,共7页倪旭前 
2019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张芝与汉末书法艺术精神研究”(立项:20NDJC13Z)。
一种书法风格的形成,不仅是书法家审美理想和自我表现的结晶,也是传统思想、时代审美、书学理论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王羲之书风也大致如此。在王羲之的书法世界里,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王羲之本人与儒、道、佛三种思想都...
关键词:王羲之书法 书风 中国传统思想 审美走向 书学理论 自我表现 书法艺术 审美思潮 
美食纪录影像的实践创新与理论研究——以《人生一串》第三季为例被引量:2
《声屏世界》2022年第10期66-67,70,共3页魏平 徐明 
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美食纪录影像实践创新与理论研究”(编号:2019XKT03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人生一串》是由旗帜传媒和B站联合策划的IP美食纪录片,继第一、二季纪录片播出之后,第三季于2021年11月17日正式在B站上线。相较于前两季,这一季纪录片在叙事策略和表现手法方面更加成熟和多样化,导演充分运用纪录片故事化的技巧,讲...
关键词:叙事策略 镜头语言 声音语言 审美走向 
歌剧艺术女性主题阐释——红色中国故事及其文化记忆研究综述
《音乐生活》2022年第5期84-87,共4页赵世兰 郭建民 
2021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歌剧艺术女性主题阐释——红色中国故事及其文化记忆研究”(21YJA760097)的阶段性成果。
梳理歌剧艺术女性主题阐释的红色中国故事,唤起中国大众温馨难忘的文化记忆,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歌剧艺术塑造的女性形象总能站在时代前沿,引领中国文化时尚和审美走向,歌剧艺术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即“女角儿”通过自己的独特优势、文...
关键词:文化影响力 文化记忆 文化时尚 歌剧艺术 审美走向 主题阐释 人物形象塑造 时代前沿 
当代大众视野中的春晚舞蹈
《艺术家》2022年第2期119-121,124,共4页崔岩 
春晚是舞蹈艺术走入大众视野的重要平台。春晚舞台对舞蹈作品的艺术水准、审美导向以及社会意义有极高的要求:既要具备观赏价值、陶冶观众情操,又能展现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透过春晚舞蹈,我们不仅能察觉大众舞蹈艺术的审美走向,...
关键词:审美导向 春晚 审美走向 时代风貌 艺术水准 时代精神 舞蹈作品 舞蹈艺术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的审美走向与素养提升
《当代家庭教育》2020年第1期100-100,共1页俞勇劬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语文学科素养理念的提出,推动了语文教育不断走向审美,以此强化生命个体丰富、深刻、独立的精神世界的构建,以适应经济信息时代对人的要求。
关键词:学科素养 精神需求 语文教育 审美走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