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形式

作品数:37被引量:25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赵娜赵振东史金飞王超慧程洲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市秦淮医院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视听》《青春岁月》《河北广播》《新闻传播》更多>>
相关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声音形式传播长白山传统文化故事策略研究被引量:1
《新闻研究导刊》2021年第14期126-127,共2页陈坤 温海涤 
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东北地域长白山传统文化有声拾遗”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20201020522。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文化自信被高度重视的今天,重拾传统文化故事,感受蕴含其中的智慧,对于文化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
关键词:长白山 传统文化故事 有声形式 
课堂朗读的声音形式被引量:3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8年第3期22-25,共4页吴康兴 
从白话文的历史发展,探究朗读的历史沿革与变化。从古人对言语本质的认识、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的区别、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创作主体为文与修改的特征等方面,结合具体范例,提出朗读并不是字音和字音的简单拼...
关键词:朗读 声音形式 历史发展 
纪录片的声音形式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红旗渠》《话说长江》和《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视听》2017年第1期105-,共1页张睿 
纵观我国纪录片的声音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红旗渠》宣读式讲解,到80年代《话说长江》朗诵式讲解,再到如今《舌尖上的中国》谈话式讲解,不同时期,纪录片解说风格也大相径庭。解说员的声音形式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而声音形式的改变带来...
关键词:纪录片 声音形式 时代背景 
浅析播音创作主体的身份定位与声音形式之关系被引量:1
《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24期172-172,共1页易油均 
创作主体之间身份的差异带来视域的差别,并进一步影响话语。具体到有声语言创作,创作者的认知差异造就了大相径庭的有声语言样态。本文对《红旗渠》等作品进行分析,试图厘清时代背景、创作主体与声音形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创作主体 背景 认知 定位 语言样态 
影视剧配音的音声形象化塑造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第8期127-127,共1页
张汝杰、袁晓寒在《影视剧角色配音的音声形象化途径研究》一文中指出,在完成了前期对规定情境的分析之后,如何把酝酿的内心感受化为具体的声音形式,完成音声形象化的过程,是角色配音的关键。
关键词:形象化 影视剧 音声 配音 规定情境 声音形式 内心感受 
珠落玉盘,气动韵生——播音语气运用初探
《新媒体研究》2016年第3期93-94,共2页尚亚娟 
播音员在面对不同稿件进行播音时必须正确运用语气才能将不同稿件的意思表达准确无误。文章从语气的感情色彩和分量、声音形式两个要点和语气再创作方面进行分析,使播音员能更准确的把握播音技巧。
关键词:语气 感情色彩和分量 声音形式 语气再创作 
气息在有声语言表达中的艺术特性和作用
《四川戏剧》2014年第11期139-143,共5页罗文筠 
气息是发声要素之一,它不仅决定着声音的性质,还决定着发声质量,从音色、音长、音高等方面影响有声语言的表达方式。同时,气息还在有声语言情景表达中对情感的传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艺术性特征。
关键词:有声语言表达 气息 声音形式 艺术性 
电视播音主持中对象感的声音形式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第2期149-150,共2页王振宇 
"对象感"是播音主持创作中的一个常用概念,对象感与声音形式的关联,从先验逻辑的角度主要从声音的高低、变化的幅度、声音的强弱与虚拟语气的表达得到显现。本文首先以"对象感"的感念为视角,着重从审美依据的角度作出逻辑解析,然后从方...
关键词:对象感 声音形式 方法论 审美标准 
浅说声音形式与人们意识内容的关联方式
《青春岁月》2014年第3期106-107,共2页张余 
人的声音如何和它无关联的东西关联起来?这里的"无关的东西"指的是人的意识内容,也就是所谓的人的内部世界。内部世界包括人们对客观的外部世界的内化投影,也包括人内心创造性的东西,如观点、想法、情绪等内容。人的语言是人用来表达人...
关键词:音义结合 约定俗成 关联 
从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现象中引发的思考——当代科学视野中的音乐传承现象研究被引量:9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第6期106-110,共5页王超慧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音乐如何影响情绪及其对机体稳态改善和调节作用的研究"(批准号:12ZHB020)阶段性成果
我们讨论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现象,并非是从这一现象中发现传承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要用科学观念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分析和解释,用科学方法阐述少数民族音乐如何影响人类,以及以人为核心的活态流变,如何体现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 音乐承传 音乐文化 音乐现象 音乐科学 音乐声音形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