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

作品数:3894被引量:10523H指数:4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马克平薛达元温亚利裴盛基秦天宝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云南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保护生物地理学看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生生物学报》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陈隽 王海军 张亮 谢平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项目“长江水系生物多样性丧失与生态修复策略”(XDB31000000)资助。
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如开垦、水利工程(防洪、灌溉、发电等)等导致长江生物地理单元的严重破碎化,大大改变了其格局和过程,再叠加上过度捕捞等,很多物种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一些旗舰物种(如淡水豚类、鲟等)濒临灭绝甚...
关键词:保护生物地理学新范式 长江生物地理单元 破碎化 十年禁渔 再自然化 
舟翅桐属(锦葵科,梧桐亚科),中国植物一新分布属
《西北植物学报》2024年第5期824-831,共8页赵明旭 谭运洪 杨子诚 李金华 岩温的 陈飞 
澜湄合作中老跨境亚洲象栖息地质量评估项目(10216922110000000902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亚洲象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估研究项目(2021-25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调查规划院“橄榄坝象群”种群监测及潜在栖息地、扩散力研究项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调查规划院中国云南亚洲象北移驱动因素研究项目。
【目的】文章报道了云南省勐腊县中老边境地区舟翅桐属(Pterocymbium R.Br.)及其属下热带落叶大乔木———大花舟翅桐(P.macranthum Kosterm.)在中国的分布新记录。此外,还完善了其属和种的描述,评估了境内种群规模和濒危程度。【方法...
关键词:舟翅桐属 锦葵科 生物地理 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济效应研究
《边疆经济与文化》2023年第5期1-9,共9页梁双陆 刘英恒太 刘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境水资源开发的利益共享机制研究”(20XGJ003);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中国对澜湄五国经济发展的辐射效应研究”(2021Y075);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宜居性的云南城镇空间资源配置与最优城市边界研究”(QN202108)。
本文以澜湄次区域合作为例,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多样性受到冲击后对经济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任何一个国家遭受生物多样性负面冲击都将会给次区域各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博弈结果...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 经济效应 澜湄合作 利益协调 
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微优先区系统规划被引量:7
《生态学杂志》2022年第9期1862-1872,共11页叶锦 胡金明 武瑞东 王恒颖 王军军 周键 王一婷 杨飞龄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1110)资助。
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威胁生态系统服务和功能。在精细尺度上构建高效和代表性的微优先区网络,是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例,以濒危、特有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代表性保...
关键词:生境预测 微优先区 生态代表性 保护空缺 喜马拉雅东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促进“科库”向“科慧”转换——生物多样性保护传播新思维
《社会主义论坛》2022年第8期35-36,共2页杨筱洁 周雷 
2018年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我国科学融合发展中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意...
关键词:北京人民大会堂 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院 科技传播 创新能力建设 生物多样性保护 科学融合 
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规制:以生态系统服务为路径被引量:8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4期5-20,共16页陈悦 
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具有紧密的耦合关系,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增效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规制路径可以实现固碳增汇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协同增效。鉴于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协同规制 生态系统服务 
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下)
《金融博览》2022年第13期22-24,共3页吴兆录 
人类文明的演进总是以提高生产力为手段。人类逐步强大并试图摆脱自然的束缚,但多陷入不可持续的困境,唯有走出人类中心意识,步入人类与自然环境、自然生物的协调共进整体,才能得以持续。纵观人类发展历史长河,是人主宰自然还是人依附自...
关键词:人类发展历史 生物多样性保护 提高生产力 协调共进 可持续的 人类文明 人类与自然 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上)
《金融博览》2022年第11期18-19,共2页吴兆录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需要相当的投入,还要限制资源的开发利用,似乎是“得不偿失”。要不要保护?怎样保护?这些都需要文化来协调和整合,也就是说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种文化活动。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 开发利用 得不偿失 
生态民俗传承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兰坪县普米族田野调查为例被引量:3
《文化遗产》2022年第2期142-150,共9页罗瑛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视觉艺术与族群认同”(项目编号:18EA2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从民俗学视角探讨生物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论述族群传统习俗与生态环境的双向互动。生物环境控制并影响着民俗文化的形成特性,作为传统知识的民俗与自然环境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民俗中包括人类对土地、水源、动植物及相关生物的认...
关键词:传统知识 传承 生物多样性 生态民俗 
基于SFIC模型的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协同治理研究被引量:4
《思想战线》2021年第5期110-118,共9页陈小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澜湄流域跨境生物多样性走廊带生态保护与协作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19YJAGJW001);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资助”。
中国与老挝跨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中老两国紧密的合作。加强两国跨境联合保护的协同程度,提升两国之间协作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协同的合作平台是维护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与实现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在中老两国跨境联...
关键词:中老跨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 SFIC模型 协同治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