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利用磷

作品数:40被引量:359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相关作者:金相灿李伟英宗虎民王燕张志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环境科学学报》《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海洋科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磷形态及潜在生物可利用磷分布特征
《水产学报》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陈则 唐建业 刘永虎 程前 张硕 
上海市科委地方能力建设项目(21010502200);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B1-5404-19-0002)。
为研究渤海中部区域的沉积物中能参与界面交换的生物可利用磷(BAP)的潜在含量,本实验以渤海中部海域的5个区域(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为对象,采用分级浸取法,测定了23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
关键词:磷形态 表层沉积物 渤海 
向家坝库区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及释放风险被引量:11
《环境科学学报》2022年第9期182-190,共9页李清雪 靳慧慧 赵海萍 孙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16YFC0502204)。
采用改进的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向家坝库区沉积物中有机磷(OP)和无机磷(IP)的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讨论了各形态磷的生物可利用性和释放风险.结果表明,向家坝库区沉积物总磷(TP)含量为388.9~616.4 mg·kg^(-1),总体处于安全级别.库区沉积...
关键词:向家坝水库 沉积物 磷形态 生物可利用磷 释放风险 
漳河上游流域沉积物中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中国环境监测》2022年第4期127-138,共12页李煜 陶涛 武金坤 程瑶 王金 蒋小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U1802241);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ZD2019005)。
漳河上游地区众多的水利工程改变了流域水循环,同时也影响了河流泥沙和生源物质的循环过程。为揭示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沉积物中磷的赋存特征,采用改进后的连续化学萃取法分析了漳河上游沉积物中总磷(TP)和磷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
关键词:漳河上游 沉积物 磷形态 空间分布 生物可利用磷 
红树林土壤解磷菌的分离鉴定及解磷特性被引量:21
《中国环境科学》2020年第6期2664-2673,共10页骆韵涵 柯志滨 钟超 程扬健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2014CB84600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J01246);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N118S)。
从罗源湾红树林根际土壤中分离解磷菌,筛选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NR113645.1)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NR043242.1),研究它们的解磷特性和动态解磷过程.HPLC结果表明,B.cepacia菌液上清中含葡萄糖酸、丙酮...
关键词:红树林 解磷菌 有机酸 生物可利用磷 动态解磷特性 
滨海滩涂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生物可利用磷的影响被引量:1
《环境化学》2018年第11期2378-2386,共9页潘国浩 刘洋 付强 高军 赵永强 曹迅 张莹莹 严金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55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30426;BK20131219)资助~~
为探明滨海滩涂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生物可利用磷(BAP)的影响,分析了滩涂由原生盐沼湿地转变为农田过程中土壤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及部分BAP(速效磷(Olsen-P)、M3提取态有效磷(M3-P)、水溶性磷(WSP)及松散结合磷(Lo-P))含...
关键词:滨海滩涂 土地利用变化 生物可利用磷 围垦 盐城 
土-水界面磷的稳定性与生物有效性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被引量:2
《绿色科技》2018年第4期60-65,共6页金晶 高扬 王洋 李艳华 齐长青 洪慧兰 罗彬 郑中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570465);北京市科技新星与领军人才培养项目(编号:Z161100004916060);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编号:SKLURE2015-2-2);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资助项目
指出了磷(P)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生源要素之一,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和生物有效性与土壤生产力和水体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系统阐述了P在自然界中的形态与环境行为,分析了P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及迁移转化,并重点探讨了土壤pH值、外...
关键词: 生物可利用磷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磷酸酶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沉积物磷形态及释放风险分析——以苏州工业园水体为例被引量:1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46-49,共4页李振国 余光辉 张勇 宋焱 蒋梦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沉水植物根际效应对沉积物磷稳定性的调控机制>(41403070);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沉水植物对水-沉积物界面磷迁移的调控机制>(16A068);地理空间信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湘江流域土壤;沉积物和作物的重金属污染调查>(2014GISNELJJ003)
应用SMT法测定了苏州工业园内水体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含量,并对沉积物磷的释放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园区内水体沉积物磷污染较严重,吴淞江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最高,达到了1 604.59 mg/kg;沉积物中磷主要赋存形态为生物可利用磷,其中...
关键词:沉积物 磷形态 生物可利用磷 释放风险 苏州工业园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磷的形态分布及生物可利用性分析被引量:10
《环境工程学报》2016年第3期1200-1204,共5页沈雪莲 周振 任伟超 蒋玲燕 魏海娟 李云辉 胡大龙 乔卫敏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12AA063403)
以上海市2家污水处理厂为对象,对比了SMT法与碱性过硫酸钾消解(APPD)法对污泥总磷(TP)的提取效果,应用SMT法分析了污泥处理流程中磷赋存形态的变化规律,探究了污泥中生物可利用磷与TP的关系。结果表明,SMT法对污泥磷的提取较APPD法...
关键词:SMT法 污泥  生物可利用磷 深度脱水 
河流泥沙吸附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6
《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年第5期12-16,共5页陈野 李青云 曹慧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09010);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KSF2013015/SH)
输送水流泥沙和营养物质是河流的主要功能之一。大坝等水利工程拦截泥沙的同时,改变了河流营养物质的迁移和转化。从国内外近20 a泥沙吸附磷的相关研究文献可以看出:泥沙对磷的吸附与泥沙颗粒的理化性质、水体初始磷浓度、含沙量以及环...
关键词:河流泥沙 吸附磷 吸附影响因子 吸附模型 生物可利用磷 
巢湖流域十五里河水体与表层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BAP)研究被引量:4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4年第3期346-351,共6页宗宁 龚莹 李玉成 郑刘根 罗军 谢毫 王宁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10B02);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103-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121;41373108);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208085ME66);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基金(KJ2012A022);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攻关项目(HKKY-JT-JS2012);安徽大学博士启动基金(12333190121)
研究了巢湖十五里河水体与表层沉积物的氮磷分布,并采用传统化学分析法和梯度扩散膜技术(DGT)分析了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BAP)含量。结果表明,十五里河水体正磷酸盐(DIP)和总磷(TP)浓度自上游至下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一直保持...
关键词:生物可利用性磷 梯度扩散膜技术 水体 孔隙水 十五里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