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造化

作品数:1586被引量:48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解安宁薛永年郎绍君罗无逸邵大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南京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黄宾虹艺术理念研究
《美术文献》2025年第1期19-21,共3页张曦月 
黄宾虹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卓越的画家,在文学、金石学、篆刻等方面也展现出深厚的文化素养。他提出“道咸中兴”说,强调中国传统绘画的复兴与发展;重视写生,力求达到自然与艺术的和谐融合;强调笔墨精神,提倡“内美”,体现出对绘画艺术...
关键词:“道咸中兴” 金石学 “师造化” “内美” 
水墨山水技法——临摹与创作
《书与画》2024年第12期47-50,共4页邵琦 
一、怎样临摹山水画的学习,当从临摹开始,即所谓先以古人为师,再以自然为师,即先师古人,然后师造化。临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用笔技法,体会各种勾皴点染的用笔要领和适用对象。前人的经验,是后学者的捷径。其次是真切地理解山水画。
关键词:水墨山水 师造化 山水画 临摹 用笔技法 适用对象 
化物为意大象无形——读秦蓁的意象油画
《荣宝斋》2024年第12期208-217,共10页李向阳 
面对多变且快速的世界,人容易陷进一种一无所成、茫然失措的无意义境遇中。此时,人需要找到一片心灵的栖息地,让自己内心安静下来,让自己的人生真实起来。因为这个世界不完全是眼见为实,有时候内在的感受,也就是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呈现出...
关键词:外师造化 意象油画 中国画 眼见为实 茫然失措 一无所成 大象无形 相通之处 
尽写奇峰:张大千笔下的黄山意象
《东方收藏》2024年第11期68-70,共3页霍伟涛 
张大千,一个来自巴山楚水的奇才,以其卓越的艺术造诣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他叱咤风云、具有传奇色彩的数十载艺坛生涯中,其诗、其画、其人都成为世人口中的漫谈,我国艺林也早有“五百年来一大千”之赞。黄山作为天下...
关键词:张大千 黄山 黄山画派 师造化 历史意义 
于非闇作品
《中国美术》2024年第5期128-128,F0003,共2页于非闇 
于非闇是中国近现代工笔花鸟画大家,对20世纪工笔花鸟画复兴有着巨大贡献。他画花鸟极其注重写生,朝夕观察百卉虫鸟,深入体会。书画挚友张大千曾劝其放弃小写意而转攻工笔,于非闇听其劝,于不惑之年始学工笔花鸟,并配以瘦金书题款,师法...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 于非闇 陈老莲 师造化 经营位置 审美时尚 张大千 瘦金书 
一艺虽微夺化工——从“不朽的遗产”展览看黄宾虹“师造化”
《中国拍卖》2024年第10期76-85,共10页陶怡霖 
2024年1月,由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院、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不朽的遗产:黄宾虹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为观众呈现了颇具价值的“饕餮盛宴”。北京画院在构建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序列上着力数十载,个案研究、展...
关键词:北京画院 黄宾虹 师造化 中国美术学院 饕餮盛宴 美术馆 博物院 展览 
江淼: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现代艺术》2024年第10期59-59,共1页江淼 
“师造化”是古人对写生心得体会的描写,无论中国传统绘画还是西方艺术都特别重视写生。受江宏伟老师的影响,我的花鸟画创作也特别强调写生和对形感的认识。我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从写生中来,始终亲近自然。在当今这个浮躁的世界,我特别感...
关键词:花鸟画创作 师造化 江宏伟 中国传统绘画 心得体会 写生 性格特征 亲近自然 
南山峰高——中国山水画创作随谈
《中国书画》2024年第10期120-121,共2页石峰 
我在绘画实践中,相对而言,重视对传统笔墨的借鉴、归纳和梳理,重视章法的苦心经营、山水境象的营造。这构成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基本要素,而实现这三者的方式,不外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三种路径。师古人是前提,师造化是实践,师心源是...
关键词:山水画创作 师造化 绘画实践 师古人 传统笔墨 心源 基本要素 文化背景 
文以养画·心师造化——记学者型山水画家黄戈
《中国老年》2024年第20期63-64,共2页周积寅 黄戈 
时间过得真快,弟子黄戈师从我研究中国画论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记得当年他负笈求学到南京,专程报考我的中国画论方向的博士生,我见他虽然治学尚显稚嫩,但看出他真诚的求学态度、良好的艺术悟性和扎实的绘画功底,所以我认为这个年轻人孺...
关键词:中国画论 山水画家 心师造化 学者型 博士生 绘画 年轻人 
关于“抄袭”与“临摹拟仿抚”
《艺术市场》2024年第9期50-54,共5页徐惠林 
中国画的创作,师古、师造化,无一笔无来处,皆是在借鉴、“临摹拟仿抚”的基础上“迁想妙得”而来。这些年,“抄袭”一词越来越频繁地被人用于审视艺术圈,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平面设计等领域。譬如中国画家抄袭西方画家、当代画家抄...
关键词:当代画家 古代画家 迁想妙得 平面设计 师造化 临摹 艺术圈 抄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