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道

作品数:234被引量:5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炜臧棣金晓燕易闻晓李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广西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诗艺与诗道的会通——宋代“淡”论评议
《理论界》2024年第11期80-86,共7页林千越 罗剑波 
“淡”原本是先秦时期论“道”的概念,经由汉魏六朝时人物品评之风的推动,逐渐发展为谈“艺”的范畴。宋人为了实现诗歌创作对艺术技巧的超越,融唐代司空图提出的“韵外之致”于“平淡”诗境的理论建构之中,克服了东晋“平淡之体”“理...
关键词:诗艺之“淡” 以“淡”致“和” 审美意蕴 
“沉浸式阅读”让孩子爱上书香
《好作文》2024年第11期1-1,共1页郭丽红 
在喧嚣尘世的一隅,书籍如同静谧的港湾为心灵提供了一片宁静的栖息地。而“沉浸式阅读”便是那把开启书香之门的钥匙,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智慧与想象的世界。“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明代于谦的这句诗道出了人与书之间...
关键词:沉浸式 诗道 心灵的慰藉 书香 引领孩子 充满智慧 情感纽带 生活与情感 
比较
《新一代》2024年第9期57-57,共1页黄永武 
古人早说过,当你骑的是一头笨驴,美慕别人骑的是八尺的肥马,别人步轻蹄快,很快就超越了你。这时你只要回头看看,还有赤着脚、挑着重担,远远跟在后头的樵夫,就会气愤全消。但是有人偏不这样看,姚合有一首诗道:“晓上上方高处立,路人美我...
关键词:姚合 诗道  
庆贺诗:题诗道贺中的诗情与人情
《七彩语文》2024年第19期40-43,共4页李欣荣 刘沅祁 
通过创作诗词来表达对某人、某事的祝贺,兼及赞美称颂之情,是古代文士应酬与交往中的常见主题。这类诗词,总是带有突出的社交意义,语调愉快欣悦、情绪积极向上,目的在于传情致意,密切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以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兼美为...
关键词:社交礼仪 古代文人 古代文士 文学修养 实用性 题诗 艺术性 
《沧浪诗话》结构、主旨与《文心雕龙》之关系新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06-119,共14页雷恩海 田竞 
甘肃省高等学校产业支撑计划“陇右文献、文化遗存与甘肃文化建设研究”(2022CYZC-09)。
严羽《沧浪诗话》乃诗论名著,事实上深受《文心雕龙》之影响,其结构、体制与论诗主旨,一脉相承。《诗辨》即《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诗体》即“论文叙笔”,《诗法》与《诗评》即“剖情析采”,《考证》即《时序》至《程器》五篇的...
关键词:《沧浪诗话》 《文心雕龙》 严羽 诗学 诗道 诗体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3年第12期64-64,共1页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这句俗语侧重“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仅作为衬托,用来突出“人过留名”的重要意义。“人过留名”中的“名”指人的好名声。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见“名”的重要性。明朝的于谦有这样一首诗:...
关键词:诗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衬托 
明代道诗的编纂与“诗道”群体的确立被引量: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53-62,共10页贺晏然 褚国锋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明清东南地区道观经济与管理制度研究”(3213002310B2)。
明代的“诗道”群体在明初多依附于政治身份,此后主要通过诗歌总集对道士诗歌的收集,道士诗人逐渐增加。通过追溯明代诗道传统和挖掘地方性史料,可以发现晚明形成了以江南高道为核心的诗道群体。这一核心群体确立的过程是极具时代和地...
关键词:诗道 道诗 文人道教 
诗道无界 润物无声——评余仲廉的诗作
《新传奇》2023年第25期4-5,共2页胡军 
余仲廉是一位著述丰硕的诗人,他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和哲思杂文,成果甚丰、卓然成家。其诗歌中蕴含着深刻思想、学术精神和人文情怀。他把爱国情、家乡情、同窗情、诗友情,深深融入到诗作和日常生活之中。诗道无界,是其胸径;润...
关键词:余仲廉 诗歌 诗道 
宋华峰论
《中华诗词》2022年第9期58-59,共2页林峰 
“少年桃李竞青春”为南宋绍兴年间状元黄公度《早春红梅盛开有感》七绝诗中之名句,今吾用作宋华峰君诗词生涯之比喻亦再恰当不过也。青春年少,桃李芳菲,令谁见了都会欢欣鼓舞,钦羡不已。华者,才华、芳华、高华也,峰者,青峰、秀峰、奇...
关键词:诗道 黄公度 华峰 兼收并蓄 七绝诗 
王船山诗以达情论的理论特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71-180,共10页丁友芳 周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18ZDA239)。
在易代的特殊历史境遇中,明末大儒王船山提出诗以达情论,凸显出鲜明的学理、济世及诗道等方面的理论特质。学理特质方面,以情论诗是船山儒学性情论在诗学领域的运用和延伸,其诗情与其儒学性情有逻辑同构之处,亦体现了儒学在其诗论中的...
关键词:王船山 诗以达情 天道观 现实关怀 诗道之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