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恶意

作品数:27被引量:8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飞王锦东贺文发展江白净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东南传播》《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研究导刊》《国际新闻界》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修改引语引发的“公众人物”诽谤诉讼——“马森诉《纽约客》案”中“实际恶意”规则运用分析被引量:1
《国际新闻界》2021年第4期162-176,共15页王锦东 展江 
1964年"《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判决后,美国的诽谤法由传统的普通法性质转入"诽谤法的宪法化",该案确立的"公众人物"原则大大拓宽了新闻媒体的言论空间。在此后的诸多判例中,法院对"公众人物"的界定和适用范围经过了较为复杂的演变,也...
关键词:引语 杰弗里·马森 《纽约客》 公众人物 实际恶意 
“实际恶意”原则在自媒体传播治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新闻爱好者》2020年第9期42-46,共5页原平方 梁欣彤 
泛媒介化时代,自媒体行业发展迅速,但也随之出现了一种异化的自媒体言论行为,即"黑公关"。所谓"黑公关"即自媒体通过"谣言"等虚假信息传播,损害公众人物及企业的名誉权,同时也造成整个自媒体行业的公信力流失,而"良心"自媒体被"黑公关"...
关键词:实际恶意 自媒体 言论自由 网络传播治理 
美国诽谤法中“实际恶意”规则透视——以“特朗普诉奥布赖恩案”为例被引量:4
《新闻记者》2017年第7期24-33,共10页展江 王锦东 
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亿万富豪唐纳德·特朗普2006年将《纽约时报》的蒂莫西·奥布赖恩告上法庭,指责后者出版的一本书中严重低估其资产总值,因此严重损害其商业信誉,并提出天价索赔主张。经过漫长的诉讼,奥布赖恩在美国诽谤法中特有的"...
关键词:特朗普 奥布赖恩 诽谤法 公众人物 实际恶意 
公民对行政执法人员评价的界限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第1期14-18,共5页周念琪 
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评价是公民行使基本权利的方式之一。然而,行政执法人员具有公私双重属性,不受限制的评论有可能侵害行政执法人员私人的人格尊严,所以公民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评价也应当限定在合理界限之内。判断公民的评论是否超出合...
关键词:行政执法人员 评价界限 职责相关性 实际恶意 
网络侵权行为的过错问题研究被引量:7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112-117,共6页李佳伦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与法律规制研究"(项目号16CFX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网络侵权构成要件理论的研究目的并非是为了简单对号入座,而是在排除了责任阻却的前提下,明确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防止司法走向能动主义极端。网络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网络侵权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过错。过错标准是网络侵权...
关键词:网络侵权行为 网络侵权责任 过错 实际恶意 一般过失 重大过失 
公众人物隐私权限制法律适用问题探究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10-13,共4页赵佳丽 
法院在审理涉及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案件时,缺乏可普遍适用的专门性法律规范,判决理由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文章将比较分析美国、欧洲、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相关法律制度和司法实务,提出在公众人物隐私权法律适用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完...
关键词:公众人物 隐私权限制 公共利益 实际恶意 
从往近判例看“实际恶意”原则在我国新闻法实践中的建构被引量:1
《传播与版权》2015年第12期181-183,共3页申哲 
分析"实际恶意"(Acutual Malice)原则的基本视野。对我国民事领域近期对这个原则的比照和"化用"判例进行分析,肯定其积极意义。经过法理和学理分析,指出"孔庆东诉南京广播电视台"案中出现的"权益克减"并不是实际恶意原则的必然推论。在...
关键词:实际恶意 权益克减 公共媒介 公共批评权利 
两起“诽谤”诉讼中“实际恶意”原则的适用比较研究被引量:2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12期151-152,共2页贺文发 张丽娜 
熟悉美国新闻史的大都清楚“实际恶意”(actual malice)原则是美国新闻司法判例史上最为著名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一案所奠定的一个判例原则。一直以来,笔者都把这一原则归结为“纽约时报”案最为辉煌的一个判例成果。
关键词:“实际恶意” 诉讼 诽谤 司法判例 纽约时报 新闻史 沙利文 美国 
诽谤、舆论监督权与宪法第41条的规范意旨被引量:16
《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79-85,152+157,共9页石毕凡 
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转型期法治的理论;制度与实证研究"的资助
保护公民和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是当代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价值目标之一。不断涌现的"诽谤官员案",揭示出刑法第246条但书条款规定的诽谤罪公诉程序与宪法第41条明确保护的舆论监督权之间存在难以回避的冲突。立足于现代立宪主义视角,只有...
关键词:诽谤 舆论监督权 名誉权 宪法第41条 实际恶意 
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下的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以司法判例为视角被引量:4
《国际商务研究》2013年第2期77-87,共11页李晓郛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国际金融中心法制环境研究"(项目编号:2011JZD009);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32029)
传统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主张评级报告属于涉及公共利益的意见,援引宪法第一修正案进行抗辩,实际恶意标准是最重要的保护手段。《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反映美国加强评级业监管的理念。虽然美国各级法院做...
关键词:信用评级机构 宪法第一修正案 实际恶意标准 商业言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